足迹
大明新命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一八五章 闲置(第2页)

可惜的是,杨振的儿子们太幼小,而杨振本人居然不同意。

但是他也并不沮丧,这段时间以来他在崇祯皇帝跟前已经做了许多铺垫,成功地影响到了崇祯皇帝为公主挑选驸马都尉的一些限定条件。

最开始,崇祯皇帝限定了要从清贵文人士大夫之家,选取年龄与公主相仿的少年。

但是现在,一个多月过去,崇祯皇帝已经改变了主意,勋贵、将门或者武官之家的青年才俊,也被列入了可供选择的行列之中。

还有年龄问题,年龄相仿最好,但大一些也可以接受了。

毕竟崇祯皇帝是真心很累,他内心也希望有个年龄稍长一点的驸马都尉,能早点出来做事,真要是一个十五岁的驸马都尉,至少还要七八年的时间才能出来做事。

但他绝没想过杨振。

如果王德化在他面前推荐杨振,估计会被当场打个半死。

好在王德化也很有心眼儿,在皇帝面前,还没敢将杨振,与他主持的为公主挑选良配的事情联系到一块去。

但是他仍在以各种各样的话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崇祯皇帝在这个事情上的立场。

只是杨振的明确拒绝,让他一时有点意兴阑珊。

当然,与心情复杂的王德化不同,正月十九日上午朝会结束之后,在乾清宫内听了杨朝进关于金海镇之行的报告之后,崇祯皇帝十分高兴,当着诸多内臣大珰的面儿,把杨振好一顿夸奖。

而与此相应的是,那几道早已拟好的从辽西和金海镇调兵南下援剿流贼的诏书,也在当日下午迅速走完了流程,加盖了印玺,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发往辽西和金海镇去了。

事实上,杨振的驯服,让崇祯皇帝非常满意——这已经是为数不多的能让他感到满意的事情了。

崇祯皇帝从金海镇那里调兵,固然有加强督师侯恂麾下兵马的需要,但主要是为了堵上洪承畴、祖大寿他们的嘴。

因为去年辽东开战之后,与清虏连番作战的人马主要是金海镇。

而今,朝廷从金海镇都抽调了过万的兵马南下,你们辽西那边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而他之前之所以还要派杨朝进往金海镇走一趟,还给了三百道任官空劄,就是为了安抚杨振,同时让杨振出兵配合。

结果显而易见,杨振非常配合。

而杨振的配合也的确起到了相应的效果。

就在崇祯十六年二月初九承天府知府开门迎贼,承天府、荆州府、岳州府陷落的消息传到京师,崇祯皇帝再一次忍不住大发雷霆的同一时间,新组建的金海镇南下援剿兵马七千五百余人,在副总兵刘万忠的率领之下,登上了俞亮泰、高成友指挥的庞大船队,正式启航南下了。

而一直观望形势的辽西各路兵马,尤其是张存仁所部兵马,在得到金海镇援剿兵马已经启程南下的消息后,也于崇祯十六年二月十五中午,跟在“平羌将军”甘肃镇总兵白广恩和“征西前将军”大同镇总兵王朴所部兵马的后面,一起启程南下了。

白广恩出关作战时带出来的万余人马,而今还剩下八千余,主力尚在,其中除了两千来人的车炮辎重队伍之外,剩下六千来人全是骑兵,浩浩荡荡,气势不凡。

至于大同总兵王朴,从大同花钱招募并带出山海关的大同兵马,除了在寒冬腊月里染病而死的极少一部分人外,剩下一万一千多人,一仗没打,一个个全须全尾、兴高采烈地撤往关内。

唯有不情不愿的张存仁,及其麾下部将张洪漠、刘天禄、祖可法、高光辉等人,心情十分复杂。

崇祯四年,他们在大凌河重围之中被迫投降了清虏;崇祯十三年,他们又在广宁发动兵变,杀了清虏安平郡王杜度,献城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