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新兵连的第一课(第2页)
“爸爸妈妈:你们好!我们已经到达了部队所在地广州白云机场,刚才民航广州管理局的首长们来看望我们了,连里和排里的首长对我们很关心,请你们放心。我在部队一定会听首长的话,和战友们搞好团结,争取让一个好战士。”
下午,全连集合,排队前往侯机楼参观。队伍沿着2号公路行进,路面不宽,只能通过一辆汽车,会车要选择宽一点的地方。公路两旁栽着整齐的千层树,沿途经过飞行宿舍、游泳池等地,有的地方立有“军事禁区”的牌子,队伍在机头库前面停了下来,一架飞机正在发动。等飞机停车后,李副连长向大家介绍说:“这是苏联制造的伊尔14飞机,目前我们机场共有9架执行航班和货运飞行。这个机头库就是飞机检查和维修的地方,刚才就是维修后进行试车。”
这时,有几个飞机维修人员过来与张副排长说话,称呼他为张机械师,原来张副排长是机务大队的机械师。
赵洪明看到不远处的停机坪上,还停放了几架这种飞机,有一个陆军战士在持枪守护。
离开机头库,队伍来到侯机大楼。进入大厅,大家生怕被光滑的地面摔倒了,走路都显得很小心。侯机楼的服务员都很年轻漂亮,她们有的穿着灰色制服,有的穿着与女兵们一样的空军服装。一个叫小曲的服务员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侯机楼的情况,她穿着跟4排长一样的灰色女装,说话甜润悦耳。
战友们都是第一次来到机场,也是第一次进到侯机室,因此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很新奇,贪恋地看这看那,目光随着小曲的介绍转移。
走出侯机室,前面就是客机坪,坪里没有飞机,机坪与侯机楼之间有几块绿化草地,中间有一排旗杆。小曲介绍说:“这些旗杆主要是在有重要外宾时用来升国旗的。”
侯机楼旁边有一栋8层高的楼房,房顶上就是指挥飞机起降的塔台,而楼房的一层就是贵宾室。客机坪与滑行道相通,通过联络道进入跑道。侯机楼对面有一座山,李副连长说:“这座山就是广州有名的白云山。”
这时,有一架伊尔14飞机从南头降落在跑道上。侯机楼左边的一排高音喇叭响了:“各位旅客请注意,从昆明、南宁飞来广州的航班已经到达本站。”飞机从联络道滑进客机坪后,在一个机务人员指挥下停了下来,两个服务员推了一辆梯子车,与飞机对接好后,机上的服务员打开机门,有十几个旅客走下了飞机,在服务员的引导下进入侯机室内。
旅客从飞机上下完后,货运的搬运工也把行李和货物卸了下来,一辆牵引车拉着拖把,机务人员把拖把与飞机前轮连接好后,牵引车就把飞机拖到停机坪检修去了。
新兵们饶有兴趣地观看了这一切,带着记足离开侯机楼返回营区。
当天晚上,局里在大礼堂举行欢迎新战友的大会。吃过晚饭后,两个新兵连整队出发,前往大礼堂参加会议。
当2连沿着2号公路通过老侯机楼路口时,遇到一队穿着灰色制服的队伍,这支队伍走得特别起劲,带队的人喊了“一二三四”口令后,队伍中发出了震耳欲聋的“一二三四”口令声,只听整齐的步伐“刷刷刷”地向前走去,新兵们羡慕得不得了,什么时侯我们也能向他们一样走得这么整齐啊!
队伍中有人跟王排长打招呼说:“老王,新兵带得不错呀!”
“凑合吧。今天没飞呀?”王排长问对方。
“飞了,下午回来的,在停机坪我还看到你们新兵的队伍了。”对方说。
原来,这是第六飞行大队的队伍,之前听王排长说过,他就是这个大队的飞行报务员。他的两个小孩听说爸爸带兵回来了,今天一早就从家里跑到营房门口来看他了。随后,他请张副排长照顾排里的事,他领着两个小孩回家去了一趟。
来礼堂参加会议的人不少,都是排着整齐的队伍来的,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部队有序地进入礼堂。新兵们被安排坐在中间,但因为人多,长条座椅上比较拥挤。彭楚权说:“大家侧身坐下,就不会那么拥挤了。”我们这条凳子上的人听了他的话,都稍微把身子侧着坐了,果然不像刚才那么挤了。
这时,坐在左边的飞行大队的队伍中,有人指挥唱起了歌,一曲完毕后,指挥的人大声喊道:“好不好”
队伍中回答说:“好!”
“再来一个要不要?”
“要!”
“机务大队来一个,大家欢迎。”
掌声响起来,机务大队立即有人出来指挥唱了一首歌,随后,指挥的人又把矛头指向了通讯导航大队。真是这个单位唱完,那个单位又接上了,礼堂里的气氛非常热烈,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个新战士。
这时,主席台上走上来一个人,他高高的个子,身L有些单薄,穿着灰色制服,戴着一副眼镜。他一出现,礼堂里立即静了下来。只见他走到主持人的位置,敲了敲话筒,接着他开口说道:“民航广州管理局驻白云机场各单位欢迎新战友大会现在开始,请管理局党委常委上台就座。”首长们上台坐好后,会议正式开始,局长和政委讲话后,是老兵代表讲话,然后是新兵代表、2连4排10班女班长代表全L新战友讲了话。欢迎大会结束后,是各单位演出文艺节目,新兵连女兵排也有好几个人先后登台演唱了歌曲,特别是11班长,她和另一个女战士合演了一段《红灯记》里的片断,她模仿李奶奶的腔调非常逼真,博得了全场的喝彩!
欢迎会结束后,部队带回营房,各班立即召开了座谈会,大家畅谈了一天来的感受。赵洪明说:“今天,我感受最深的是早晨参观泔水桶的事,我们都是来自农村,粮食怎么来的,我们最清楚。看到浪费的那一幕,真的触动很大,可以说,参观泔水桶,是我们入伍的第一堂深刻的教育课,我们应当牢牢记住这堂课的教育意义。”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直到21时50分会议才结束。大家赶紧脱衣上床,因为连里有规定,22时要熄灯就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