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的姐夫是太子女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四章:陛下圣明(第6页)

  朱棣沉吟道:此事关系重大,不如……

  朱棣顿一顿,才道:朕以你为主考,其余胡广、胡俨、金又孜为副考,那个杨士奇……

  朱棣陡然想起了杨士奇来。

  解缙道:杨士奇如今尚且位卑,臣以为此时提他为副考,有些不合适。

  朱棣沉默片刻,他对解缙许多时候身上的读书人臭毛病是不喜欢的。

  可不得不说,解缙这个人……已算是读书人中,难得的对他毕恭毕敬,言听计从的了。

  朱棣便不再多说,只道:命文渊阁舍人拟旨吧。

  解缙大喜,这一次得了主考官,哪怕此时他已身居高位,却也喜不自胜!

  这可是真正的光耀门楣的喜事啊,何况……此科一旦揭榜,他这主考官,便是此榜进士们的座师,将来桃李满天下,不在话下。

  解缙按捺住心头的激动,努力地平静道:臣遵旨。

  定下了科举的事,等解缙领旨而去,朱棣的心里却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明初的时候科举刚刚确立,问题很多,太祖高皇帝都为这些事焦头烂额,建文皇帝更是直接躺平,可并不代表,这其中闹出了多少乱子。

  所谓读书人,可不能将他们当作单纯的读书之人。

  每一个读书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宗族甚至一个世族在供养,这些人遍布于天下各个州县,某种程度,这些宗族和世族,恰恰是大明维系地方统治的重要根基。

  一旦出了什么乱子,令海内失望,他朱棣本就被人骂作是弑侄的马上天子,只怕这老脸要搁不下。

  朱棣低头,踱了几步,想了想,突然道:亦失哈。

  亦失哈上前:奴婢在。

  朱棣道:告诉太子,此次科举,关系重大,万不可出什么乱子。

  亦失哈颔首,连忙应命而去。

  …………

  另一头,挨到了正午,张安世伸了个懒腰,他很享受现在的生活,每日教书育人,做一点对这天下有一点用处的事,多有意义啊!

  却在此时,外头突然传出嘈杂的声音,原来却是隔壁的率性学堂闹起来了。

  说起这率性学堂,乃是国子学六个书堂里的‘尖子班’,属于勋臣子弟里,最佼佼者的一批。

  听着喧闹声,张安世忙让丘松去打探。

  丘松下意识的就要背着他的包袱去。

  张安世踹他一脚屁股:即便是京城三凶也要用脑,别他娘的给成日背这东西,它要炸了,咱们就一起上西天。

  丘松则是挺着他的肚腩,倔强地和张安世对峙。

  不过……最终张安世大哥的身份还是降伏住了这位小四弟,他只能恋恋不舍地将包袱小心翼翼地放下,而后才一熘烟地往外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