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陛下 银子来了(第2页)
老爷,老爷……管事的又来了,气喘吁吁地道:书铺那儿……现在又围了不少人。
杨太公看了管事一眼,皱眉道:就补货了
他几乎要窒息了,若是这个时候就补了货,那他岂不成了冤大头了吗
倒也不是,而是书铺在兜售邸报。
邸报
起初大家也没什么兴趣,可有人先买了,却见那邸报上头第一篇,就是陛下要求科举之中策论合格,方才可录取功名的诏书。新笔趣阁
杨太公一听,顿时挑眉,策论合格……
策论一直都有考,只是考官们根本就不侧重这个,于是大家也就慢慢地将它不当回事了。
反正随便写点啥,只要八股写得好,便能金榜题名。
只是这一下子,杨太公却是起心动念了,他神色渐渐凝重起来,下意识地道:书铺子那儿,不少人在抢购吧
正是。管事道:大家伙儿都说,这策论若是没考过,岂不白费了功夫
还有读书人说,策论最考验的就是当下对家国大事的理解,若是连宫中和朝中近来的奏对和旨意都不知,怕是文章作不下去。
姓周的又去抢购了杨太公一听,心里一惊。
这倒没有。管事道:那邸报据说供应很充足,单单咱们县,就有上千张!
而且据闻,往后每月会供应三份来,这样讲来,实在没有捂着的必要,且这邸报便宜,五十文钱便是一大张……
杨太公顿时就道:那还愣着做什么!赶紧的,赶紧去买十张来。
当下,管事连忙去了县里,到了下午的时候,才将邸报买了回来。
这杨太公是有见识的人,只一看这邸报的内容,就晓得这绝对是正宗从通政司抄录来的。
五十文一张,也只是对于杨太公而言便宜而已,可对寻常百姓,却已算是难得了。
他细细看过后,心念一动,抬头对管事道:从今往后,但凡有这报纸,都买十份,按时放在老夫的书桌上来。
管事道:老爷,这考完了也放
杨太公眼眸一张一合,若有所思的样子,口里道:你懂什么,以往也会有京里的消息来,可这些消息,要嘛是真假难辨,亦真亦假,要嘛就是抄录的人有错误,有时候,一句话出错,意思就差之千里了!
你不要小看这样的邸报,这里头看上去都是官样文章,可看得懂的人,却总能看清时局变化,还有未来朝廷和各地官府的动向!里头的奥妙多着呢。再者说了,让子弟们多读读,不但做策论有用处,将来若是他们真能考上功名,也大有裨益。
管事听罢,自是连忙应下。
杨太公则继续看邸报。
越看,越觉得此时朝中的动向似乎有些不同。
怎么有太祖高皇帝时期的风气了杨太公放下邸报,陷入沉思,而后下意识地道:还有,诛灭一个县令三族,照理朝中一定有人上奏为其求情,毕竟过于严厉!可为何朝中解缙人等竟是不发一言,不见他们的奏疏是邸报里没记,还是……他们嗅到了什么
还有,皇帝下旨命太子去迎自倭国返航的郑和,如此恩隆,可见来年的下西洋,已是不可避免了。
苏州和松江的水患总算是定了下来,陛下又恩准免赋一年,不是这几年国库艰难吗何况陛下好大喜功,怎的这时候……又肯慷慨解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