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的姐夫是太子女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五章:晴天霹雳(第2页)

  张安世又道:丘松那边,已经在培训炮手了,放心,这些你不必管。

  邓健直直地看着他道:咱这听着……这不是出海,好像是去打劫呢

  张安世脸色骤然变了,厉声道:胡说八道,我堂堂天朝上国,礼仪之邦,这打劫它叫打劫吗何况也没叫你抢……主要还是做贸易。我们不一样,不能干不教而诛那一套,若是我晓得你在外头真做了强盗,我要骂你的。

  邓健:……

  下西洋的准备工作很多。

  需要采买大量的物资,还需要招募大量的船员和水手。

  这些事现在倒好办。

  因为江南的丝绸以及粮食的价格都下跌了不少。

  至于瓷器,价格也下跌了好几成。

  原因嘛,居然和八股笔谈有很大的关系,各地的士绅疯狂的内卷,大家拿出了存银,杀的眼睛都红了。

  如今不少人家存银告罄,可对于士绅而言,没了银子倒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毕竟他们掌控了土地,只需变卖一些特产和粮食,自然就可以换来银子了。

  可即便如此,张安世还是花费了足足七万多两银子,采买了大量的物资,三十艘船,几乎装载得满当当的。

  至于船员,则雇佣的乃是浙南和浙西,还有福建的山民,原因无他,这些人最狠。

  如果说江西人读书起来将内卷发挥到了极致的话。

  那么这些山民,则是将好勇斗狠卷到了极致。

  因为人口众多,可是山陵地带土地却是极少,在这等资源匮乏的情况之下,山民们往往以宗族为单位,进行长达数百年的械斗,而且械斗的规模很大,无论是乱世还是太平的时候,械斗也从来没有休止过。

  常年的械斗,养成了这里的男丁们好勇斗狠和善于抱团的性格,因为不报团和不擅长好勇斗狠的人,基本上在那种地方已经绝户了。

  这样的人恰恰是最适合出海的,一方面在山里卷的实在太痛苦了,出海找出路谋生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

  另一方面,这些人够狠,足够应付海上的风险。

  张安世上奏上去。

  朱棣看过了奏疏,觉得奇怪,此时他正与徐辉祖下着棋,看过奏疏之后,不发一言地继续下棋。

  陛下似乎闷闷不乐。徐辉祖抬头看朱棣一眼,关切地道。

  朱棣叹道:倒不是闷闷不乐,只是朕在想,为何正常的卫所士卒,张安世不抽调,却心心念念要在浙西和浙南还有福建招募山民下海。

  徐辉祖一愣,随即就道:山间小民,能应付海中的情况吗

  是啊。朱棣狐疑地道:所以朕才觉得奇怪,这家伙……不知又是什么谋划。

  徐辉祖道:听闻他为陛下挣了不少银子。

  朱棣立即翻脸:这是什么话,这是卖书,是传授知识和学问,岂可用金银来估量这就好像……中山王当初传授朕兵法,难道朕能说中山王卖朕行军布阵之道吗

  徐辉祖脸抽了抽,有话好好说,你说我爹做什么

  朱棣随即又笑着道:当然,话说回来,银子是挣了一点,怎么,你有什么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