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的姐夫是太子女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五章:晴天霹雳(第5页)

  胡俨一看,先搀扶起杨士奇,才弯腰去拣书,一面道:杨侍讲啊,年轻人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啊,老夫瞧你脸色不好,人生在世,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呢这天底下,哪里有比自己的身体更紧要的事。

  杨士奇一脸惭愧的样子,也跟着拣书,见胡俨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他有些忍不住了,便道:有一件事,下官想了足足一个多月,越想越不明白,越想越糊涂。

  胡俨听罢,露出好为人师的样子。

  不,他本来就是天底下最大的老师。

  胡俨便道:你说来无妨。

  杨士奇带着几分为难道:这……这里说话不方便吧。

  胡俨笑着道:你我又非受人瞩目的人,能有什么妨碍呢

  说着,他苦笑,要知道,不久之前,即便是阁老,都敬重的称他一声胡公。

  杨士奇想了想,便道:胡公的学问最是渊博,下官想要请教,这圣人教诲之中,读书人应当如何获取知识呢

  这个容易。胡俨奇怪地看了杨士奇一眼,他觉得杨士奇不该问这种稀松平常的问题,倒是耐心地道:《礼记·大学》有言: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正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随即胡俨又道:东汉的郑玄言:所谓的致知,即是事物之来发生,随人所知习性喜好。不过到了宋时的时候,大儒司马光又将此知视为’抵御外物诱惑,而后知晓德行至道’,因而这格物致知,倒不如说是致德行之意。自然老夫对此,倒是与朱熹圣人相同,认为此言应当是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之意。

  胡俨笑道:终究还是朱熹圣人更胜一筹,郑玄所言,倒是颇受东汉和魏晋的玄学影响。司马光之德行之说,又过于笼统,怕也不足为信。

  杨士奇低头,却依旧愁眉不展的样子。

  胡俨便奇怪道:怎么,老夫回答得不满意

  不不不。杨士奇苦笑:下官听一人说了一番话,因此近日才愈发的糊涂了。

  你说来听听。

  心即理,知行合一!

  哈哈……有趣,有趣。胡俨笑了笑:这是何人所言

  杨士奇却是抿唇不语,他不敢说张安世,怕被人笑话。

  胡俨见他不言,便道:你是入了痴,有时读书是这样的,老夫偶尔也会如此,只是许多话,乍听之下似乎玄而又玄,实际上,其实也不过如此。

  杨士奇很是真诚地作揖:多谢胡公开解。

  老夫去了,你不必再帮老夫搬书,老夫还没老到连书都搬不动。

  是。

  胡俨摇摇头,看着杨士奇,他突然发现,此人倒是颇有几分意思,就是……人太痴了。

  当下,搬书回了国子监,刚刚在公房落座,书吏便奉来了茶盏。

  茶热腾腾的,胡俨只捧在手里,想要慢慢地吹凉。

  可是猛地……电光火石之间,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划过。

  心即理……

  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