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喜报(第2页)
刘胜听罢,大为振奋,目光炯炯地道:对对对,我辈读书人,敬鬼神而远之,哎呀,是本县糊涂,糊涂了。
地保看刘胜已无大碍的样子,便道:县尊,我去请那李秀才来。
刘胜摇头:不可,不可,此人正在施救,本县去打扰他做什么!耽误了功夫,便少救几人。
顿了顿,刘胜又慎重地道:不过……让几个文吏,跟在他的左右,看他如何施救,看看能否学一学,到时在县里,不,是整个松江府,甚至是整个江南铺开。若单靠一人……太难了,这事你去问问。
地保点头,一会儿回来了,喜滋滋地道:那秀才说,他正苦于没有助手,尤其是缺能识文断字之人,正求之不得呢。
刘胜搓着手,兴奋得流下了泪来,喃喃道:好,好的很,把未染病的都召集起来,跟着学,本县……本县也能识文断字,本县也算一个。
地保大惊:县尊,这不劳您大驾,县尊您还担着整个县的干系呢。
刘胜骂道:都到了这个时候了,本县这县令还有什么事干事有轻重缓急,眼下最大的事,便是防疫救人,这人乃天下的根本,人都没了,其他的又有什么用
刘胜说的大义凛然,地保便再不敢说话。
刘胜又道:你速去县里,给县中教谕传本县的话,让他召集本县秀才、童生,速来此地。再命人给府里,还有应天府通报,要快!
地保护点头,便匆忙的去了。
于是刘胜和几个随来的文吏,便开始围到了那个叫李文生的秀才的身边,他们细细地观察,牢记着李文生的动作要领。
李文生似乎也明白,此时不是寒暄的时候,所以他虽一脸疲惫,却还是不忘开口:这叫种痘,此疫叫痘病,唯有对还未染疫之人种痘之后,他们就不怕被病感染了。只要不怕感染,事情就好办。许多痘病,不只是因为这恶疾引起,另一方面,也源自于得病之人,人人畏之如蛇蝎,病人得不到妥善的照顾而死。
顿了顿,李文生接着道: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是让更多人的身体可以防痘,那么人心也就定了,定下来之后,病患也可得到妥善照顾,健全的人也不担心感染,这大疫,便可缓解。至于这痘……却是从牛那儿来的……你们先看我接痘,待会儿再去那个棚子里看看。
刘胜看得极认真,下意识地点头道:一定要扎破吗扎破了才能种痘
正是。李文生认真地道:现在得赶时间,此事不能拖延,可惜这里人力还是太少了,庄子里虽有不少的壮力,可附近的百姓实在来得太多,还有人抬了病人来,这病人是无法种痘的,不过好在,这里的人都不必担心染疫,至少可以照顾他们,所以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多叫人来。
刘胜现在已顾不上自己的县令身份了,对李文生的吩咐,只小鸡啄米地点头道:是是是,先生说的是。
李文生熟稔地给人接痘,一面摇头道:我可不是什么先生,我不过区区一秀才罢了。若不是侥幸看了一部书,知这防疫之法,只怕现在,这庄子里的许多人也活不成了。
刘胜震惊道:世上还有这样的神书
李文生很认真地道:这可不是神书,不,我的意思是……此书的作者,可不希望人们称其为神书,它在里头,特别记有纲要,说是天生万物养人,而人应该学习、观察、使用万物去拯救苍生的方法,起初我觉得此书可笑,可最后就是他给帮了大忙。
刘胜吃惊地道:此书可是哪一位古之神医所作
叫张什么什么安,我当时只匆忙地看了,记得一些内容,至于作者,倒是没有细看,实在惭愧得很。
刘胜不禁唏嘘:这一定是古代的大贤人,不只懂医,而且还怀有这般济世救民的念头。
几个时辰之后,县里的许多人来了。
都是一些暂时还算健康的,有文吏,有读书人。
大家都学着这李文生的法子,帮忙是其次,主要是学习方法,到时再让他们分散到各乡去。
李文生已十一个时辰没有睡觉了,教授了许多人要领之处,便疲惫地趴在庄子里的槐树底下本想歇一歇,谁料身子一靠着槐树,鼾声便起。
刘胜开始给人种痘,直到傍晚时分,来求医的人总算少了,身边又有不少文吏照应,这才清闲下来。
于是他吩咐一些读书人道:县城里头,安排一些种痘,还有现在最严重的风泾乡,胥浦乡,仙山乡,要多派几个人去,让所有还未染病的,立即接种,接种之后,抽调壮丁,救治染病的百姓,除此之外,向本地士绅,先筹借一万石粮,用以治病和防疫用,告诉他们,现在是同舟共济的时候,谁也别起小心思,当真闹到十室九空的地步,谁都要元气大伤,教他们知晓厉害。
噢,对了,先生还说过,这个时候,要多煮热水,清理一下水洼等地方,免得……再生其他的疫病,这样……本地的士绅,抽调一些人力出来,还有各地地保,要征一些丁,想法子上山砍柴,在各乡的路口处,用大锅煮水,而后分发。再教人清理一些县中一些污水坑,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