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喜报(第5页)
朱棣此时的心情显然更郁郁了,叹道:关于救治的事,还是要想办法征募医户,能征募多少是多少,就算不能救治……至少可以安稳人心。
解缙点头:陛下,文渊阁待会儿就拟旨。
朱棣道:解卿家说的,也不无道理,如今到了这个时候,还是知天命尽人事吧。
解缙则安慰道:是啊,这个时候,只能稳住人心了,人心稳住了,大疫总会过去的。
朱棣带着几分希翼道:难道这大疫,真的没有办法吗
解缙道:陛下,历朝历代都没有办法。
朱棣沉默了片刻:治国平天下,何其难也。
解缙道:所以圣人才说,治天下最紧要的乃是教化百姓,只有百姓得到了教化,只要伦理纲常能深入人心,那么……上天无论降下祸福,百姓们都能安分守己。
就说现在南京城里,不少人便因大疫而人心惶惶,以至流言四起,京城内外不安,臣以为这是教化不兴的缘故。
朱棣没说什么,此时也没什么心思继续去听这些说教。
若在往日,只怕早就跳起来骂娘了。
可朱棣这一次居然心灰意冷的样子。
倒是让解缙心里颇为愉快,朱棣这个人……过于注重军功,而对文治没什么兴趣。
今日好不容易逮着了机会,总算可以说教一通,好让陛下知道,这治天下的根本,可不是靠马上得来的。
还是许多的士大夫,还有地方的乡绅,通过儒家的礼教和乡约乡规来使百姓们顺从,只有如此,那么这天下也就可以大兴,区区灾祸,终究是会过去的。
朱棣却只觉得这些话,他懒得反驳,不过是厌烦而已。
他甚至此刻,恨不得回北平去,自己带着军马去横扫大漠,将这天下的事,都丢给太子。
尤其是解缙这些人……
只是解缙的话,虽然讨厌,可朱棣却知道,这乃是绝大多数百官的想法。
无论朝廷发生什么事,能不能解决,都先要来一套所谓文治的说教。
好像离开了这些,天下就要大乱似的。
于是心烦意燥的朱棣,直接站了起来,正待要拂袖而去。
却在这个时候,有宦官匆匆进来道:陛下,陛下,松江府华亭县有急奏,有急奏!
朱棣听罢,脸色顿时就更阴沉几分了,眼下几乎松江、苏州、常州等地,只要涉及到大疫的奏报,内廷都可畅通无阻,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第一时间奏报。
正因如此,这宦官才不管不顾的进来。
朱棣第一个反应,就是华亭肯定又出了什么事。
只是眼下,整个松江府都是生灵涂炭,华亭还能报上来什么急奏呢十室九空吗
朱棣深吸一口气,强打起了精神,便道:拿来。
亦失哈忙是上前去,接过了奏报,随即送到了朱棣的手上。
朱棣深吸一口气,打开了奏疏,低头一看:臣华亭县刘胜奏:华亭告急,百姓病死者十之一二,臣不甚恐惧,今知一人,竟得防疫之法,此法曰种痘,得此法之人,乃是本县生员,姓李名文生,得一奇书,照此书施救,可使百姓不染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