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的姐夫是太子女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二章:张安世发老婆了(第5页)

  有时宫中确实会遣散一些年老的宫女,不过……这倒好,这一边招募人手,那一边却遣散原来的宫娥。

  一进一出,倒是维持了东宫的规格。

  可问题就在于……遣散的宫女,又怎么安置

  张安世自是早就准备好了答案,道:这些遣散的宫女,当初大多都是苏州和松江的灾户,现如今,松江和苏州的水灾平息了,若是她们想要回乡,就可送她们回乡去。

  可那些受灾之后,父母已亡,兄弟也没办法依靠的人呢朱棣道。

  张安世道:陛下,臣听说安南四卫的许多将士,在安南卫戍,尤其是许多年轻的官兵,大多没有妻子,他们远在千里之外,又在化外之地,心中既思乡心切,可在当地,只怕也难以寻土人婚配,军心动摇。他们又是有功之臣,可一辈子却要留在安南,实在教人唏嘘。

  不如……可以询问宫女们的意愿,若是愿回家的,自然准其回家,无依无靠的,不如就由东宫来做主,举行一场集体的大婚,将这些宫女们,下嫁给四卫或是模范营的将士,嗯……只要是小旗官以上,尚未婚配的,让他们婚配。

  顿了一下,张安世接着道:边镇的将士们太苦了,而宫女们许多都与自己的家人失散,没有人照应。下嫁之后,这东宫从此也算是她们的娘家人了,她们即便远在安南,便也有东宫给她们撑腰做主,总不教她们受人欺负。

  而将士们娶了妻,这妻子又都是宫里我那阿姐调教出来的,最是贤良淑德,他们自然也就安心卫戍。如此一来,便可一举两得。再加上,东宫也不要将士们的彩礼,少不得还要拿出一些钱财来,做为嫁妆呢。

  朱棣听罢,大吃一惊,张安世这家伙……还真他娘的一肚子坏水啊!

  可细细一想,确实既可解决一大批河南灾民。另一方面,安南的将士也安下心了。而这些女子,也有了一个依靠。

  这个时代,可不兴什么谈情说爱,谈情说爱是要浸猪笼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朱棣敏锐地感觉到了什么,他别具深意地看着张安世道:只这些好处吗

  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张安世道:陛下可记得秦朝的时候,赵佗征服岭南,可一见到关中大乱,立即自立为王的典故吗

  朱棣颔首。

  张安世耐心地道:这些女子……都是东宫出来的,深明大义,最大的依靠,也是东宫,这不但可以确保她们有个依靠,可将士们的身边有了这些贤内助,便也多了几分对朝廷的忠诚了。

  是对东宫的忠诚吧……

  朱棣心里想着,不过此时他和东宫那是一体的,朱高炽克继大统,已是既成事实,又不是让东宫去收买禁卫,这远在天边的安南四卫,还有模范营,即便被收买了去,对于朝廷来说,也是大为有利的。

  将来即便是上层的某个武官想要谋反,这中低层的武官们怕也不愿跟从。

  毕竟,他们的妻子,可都是当初东宫救下来,并且由太子妃张氏所亲手调教出来的人。

  每日在枕边吹着枕边风,他某个将军算老几

  除此之外,稳定军心的作用确实很大,也能大大地提高归属感。

  朱棣是行伍出身的,对军中的情况十分清楚,军户娶妻是老大难的问题,一般的民户,往往不愿将女儿嫁给军户。

  这样的举动,何止是一箭三雕,说是一箭五雕都不为过了。

  于是朱棣忍不住看着张安世道:也只有你这个家伙……会想出这些主意来了,嗯……太子对此怎样看呢

  朱高炽道:儿臣自从受了代王的教训之后,以为此举甚妥。

  此言一出,朱棣脸色微微一震。

  他陡然明白朱高炽的意思了。

  皇家的宗亲关系十分复杂,可说到底,想要维持住这份亲情,终究是要有彻底地让对方失去任何痴心妄想的能力。

  现在朱高煦就在安南,若是他的部下们都对太子感恩戴德,朱高煦只怕也会断绝任何心思,乖乖地做好他的总督,这兄弟间的主动权,就都在太子的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