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的姐夫是太子女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五十四章:人间至宝(第2页)

  当然,金忠对此判断,这应该只是鞑靼人的斥候,不过是暴风雨的前奏罢了。

  一般大军征发,斥候先行,探查地形,已经营寨驻扎的所在,同时观察各镇的军事准备情况。

  只是也不排除,这可能只是疑兵之计。

  或许鞑靼的主力,是在喜峰口,而绝非是辽东。

  总而言之,现在这千里的边防,处处都可能是攻击的目标。

  这也是为何,中原王朝对那些骑兵们……总是焦头烂额的原因,防线越长,就意味着他们突破任何一个点,都会让中原王朝遭受巨大的损失。

  这千里的防线上,大军要随时驰援,就等于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兵部下达了一个又一个的命令,让各镇严防死守,做好坚壁清野的准备。

  于此同时,巡边的各路游击,要随时警觉,一旦发现敌情,不必战斗,要迅速脱离战斗,就近撤往附近的军堡驻扎。

  这半年多的时间,朝廷不得不拖延时间。

  现在也只能选择用最小的损失,换取这个结果。

  部堂…边镇军情…

  一封快报,送到了兵部。

  金忠道:又是锦衣卫送来的

  是,锦衣卫那边,觉得关系到了边镇的安危,是以火速送来。

  金忠快速拆开,这一看,脸色便微微一变。

  他冷笑道:老夫去见驾。

  片刻之后,金忠便抵达了文楼。

  陛下。金忠行礼。

  朱棣看了金忠一眼:说。

  金忠道:紧急军情,兀良哈部,似乎也在集结。

  朱棣脸色阴森森的,露出冷然之色,他手抚案牍,一言不发,良久才道:兀良哈部,看来也不可靠了,这一次……他们只怕是想跟着鞑靼人分一杯羹。这群养不熟的狼!

  金忠道:兀良哈三卫,不少首领,都给我大明邀买,有不少人,心里还是向我大明的。

  顿了顿,金忠继续道:可问题就在于,这许多的兀良哈族人,他们本身就是蒙古人,在他们心目之中,鞑靼汗乃大漠王族,是成吉思汗的嫡亲子孙!何况各部之间,相互通婚,与鞑靼人之间,彼此也有姻亲。陛下对兀良哈人,虽是多有赏赐,可有些东西,不是靠一些赏赐能够换来的。

  我大明强大的时候,他们自然甘心臣服,可现在鞑靼人这么多年厉兵秣马,而我大明……自宁王等卫的兵马陆续向内陆转移之后,就再难有节制他们的力量了,这才让他们滋生出异心。

  其实朱棣靖难,确实导致了许多问题。

  其中问题最大的,就是因为靖难,让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针对鞑靼人的布置出现了漏洞。

  朱棣的燕山卫,本是节制兀良哈人,对鞑靼人作战的主要力量,可随着靖难成功,绝大多数燕山卫人马,已跟随朱棣,到了南京城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