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第6页)
“陛下,臣有一策。”一个约莫三?四十、蓄羊角须、头戴二梁进贤冠的?黑领朱衣大臣站了出来,他?的?年纪在一群五六十的?公卿中显得十分年轻,面貌也带着意气风发。
殿内所有人的?目光便都落在了他?身上。
此人是司马维,原赵贞手下官员,赵贞被?贬后他?便被?提了上来。
才上任,年纪又轻,自是想?趁此机会表现一番。
“爱卿有何?良策,但请说?来。”梁帝道。
司马维上前?一步,拱手行礼,然后说?:“臣以为?,赈灾之?事,不能全?靠朝廷,亦可借用当地之?力?。”
“嗯?”
“今年遭了洪涝,以陛下之?仁心定会免其?赋税,河南河内本就是粮食税收之?重地,如此一来,今年之?税短于去年,国库本就不见宽裕,下半年还有官员俸禄、帝陵、军需等诸多支出,实不宜将全?国之?财赋于两郡之?地,是以须借当地和周边大户之?力?。”
“如何?借力??”
“世常有有佃农租借主家田地之?举,今何?不反过?来?”
“这?……”有些人已经明白过?来他?的?意思了。
司马维继续说?:“大户必有存粮,何?不让他?们出面,以粮食租借百姓之?田地,或两年或三?年,田地仍由灾民耕种,只是这?三?年期间所得归于大户,待还清借贷的?粮食,自然便将田地归还。”
“如此一来,朝廷不需耗费巨资即可解眼前?洪水之?困,亦不用担心灾民生乱矣!”
……
桓府。
桓均今日下值极早,一到府中便候在前?厅等祖父回来。
一个多时辰过?去,桓余的?马车终于抵达家门口,桓均忙迎上去。
“祖父。”
桓余看了他?一眼,知道他?等自己是为?什么,“去书房。”
两人便一道去了书房。
“祖父,赈灾的?事议得怎么样?”桓均迫不及待问。
桓余斜他?一眼,不紧不慢地拿起喜爱的?白瓷茶杯饮了一口,慢悠悠地润了润喉,才道:“你已年满二十,也在朝中待了几年,怎么还是如此不稳重?”
桓均吸一口气,低下头,“祖父教训的?是。”
可他?心里却不认同,赈灾之?事关乎数十万百姓的?性命,他?怎么能不忧心。
桓余见他?认错,终于点?了点?头,这?才慢慢说?起早上在梁帝那里的?议事结果。
当桓均听到皇帝竟然同意了司马维的?赈灾策略,决定借当地大户之?力?来赈灾时,他?已握起双拳,浑身颤抖不已。
如此计策,皇帝竟然能同意!
现在说?得好听是租借灾民的?田地来放粮赈灾,可一旦田地到了那些大户手里被?他?们占去,还能拿回来吗?
到时他?们说?灾民欠他?们的?粮一直没还清,就一直霸占田地,谁又能为?灾民出头?
桓均已经能想?象到,这?次灾情过?后,河南、河内两郡的?田地就要完全?被?士族把持了。
而朝廷那些大臣,他?们本身就是士族大家出身,此策一出,得利最大的?就是他?们自己,自然不会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