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被迫嫁给一个枭雄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1章(第2页)

  百姓闻风而逃,拖家带口,然而他们的根和土地都在这?里,除了有所积蓄的士族,普通百姓又能逃多远呢,最后只?能沦落为流民,苟延残喘一段时?日后便?饿死、病死在了路上?。

  逃的逃,杀的杀,很快,这?里的人口十不存一。

  劫掠到粮食的匈奴大军尝到了甜头,短暂地享受了段时?日后,又继续磨刀霍霍,将目光看?向了东边。

  那里就是梁国的都城,是这?片大地最富饶的城池,里面有无数的金银、粮食、女人。

  前年那场大寒潮,连南边的梁国都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远在更?北的匈奴人更?是遭受了灭顶之灾,冻死饿死的牲畜和人口不计其数。

  草原已经?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口了,他们必须向南征服。

  梁帝彻底慌了。

  他再也顾不上?北面的鲜卑,将一直舍不得调走的用以防范鲜卑的河东、安定驻军全调去了前线,又委任了周纪为大将军。周纪此时?也是带病上?阵。

  梁国精锐早在前年便?葬送了大半,现在征调到前线的军队本就不如匈奴凶悍,战马也完全比不过对方,最关键的,梁军已经?士气全无。

  这?几年来,梁国对上?匈奴节节败退,就没打过一场漂亮的胜仗,人心本就飘摇不定,以前他们还能寄希望于凉州,有凉州在大梁总算还是安稳的,如今凉州公?然与大梁决裂,大梁失去这?道强有力的护身符,所有人都感到绝望。

  一时?间大半士族都在准备南逃,梁帝怒极,下?了这?道命令。

  桓母简直不敢相信,一下?碰掉了手边的茶盏。

  “陛下?亲自下?了旨,还命令巡卫营的人把守各处城门,没有手令不许出城。”

  桓母跌坐到椅子上,用手捂着额头。

  这?叫什么事儿,就晚了这?么两天,长安城就出不去了?早知道这?样她还安排什么?直接收拾粮食和细软先逃出去算了。

  桓母焦躁地等?了半日,桓老爷子一回府就忙去问,“父亲能不能想想办法,让城门守卫通融通融?”

  桓老爷子摇头,“陛下?下?了死令,守城的都是陛下的亲军。”

  他也没想到皇帝会突然下?这?道命令,动作还如此之快,事到如今桓家也走不了了,心里不免有些后悔。

  陈仓失守前他还抱着幻想,大梁没有那么容易被破,这?时?候就南奔的话显得太没骨气了,要是挺过这?次危机,日后还会成为别人攻击自己的把柄,所以他之前一直犹疑不定。

  他这?么想,旁人也这?么想,眼见?大梁确实不行?了,才安排家人南下?。

  梁国本就受挫,梁帝见?这?些士族们不想着怎么守住江山,反而都准备逃跑,都逃了长安就更?别想守住了,是以这?道禁令极严,私逃折,杀无赦。

  连老爷子都没办法,桓母心灰意冷地回到自己的院子,让胡媪带人去通知各房明?天不用出发了。

  第二天,姜羽儿去请安时?见?桓母满脸憔悴,知道她在忧心什么,小心站至她身边,“母亲,昨日收到您的吩咐,我也琢磨了半夜,既然暂时?出不了城,府里上?下?是不是也该多准备准备?”

  “嗯?你?有什么想法?”桓母抬起眼皮。

  姜羽儿低下?头,“我在内宅也听说外t??面不安稳,现在封了城,庄子上?产的粮食也送不进来了,府里这?么多人口,若是粮食不够支应,该早派人去米铺多购些回来以防万一,各种药材药丸也要多备些;府里的下?人也要加强约束,若有心思不正的,早早打发了才好,否则成了家贼才是祸,外?面越是乱,家里就越要齐心。”

  桓母不由点头。

  姜羽儿继续道:“最好再选些家丁侍卫组成巡逻队,日夜安排人巡视,若能把院墙加高些就更?好了……还要派人去打听外?面的消息,祖父他们的朝堂消息十分重要,但市井也有市井的用处……”

  她把自己能想到的都说了,最后又补充了句,语气谦逊,“这?只?是我胡乱琢磨的,母亲掌家久见?识广肯定比我知道的多,您觉得可行?的话就用,不行?就当我说了几句空话。”

  桓母握住她的手,眼睛发亮,“好孩子,你?平时?在家温温柔柔的,没想到还有这?番见?识,你?说得很对,是要准备起来,长安一乱,外?面还不知冒出多少贼人呢。”

  姜羽儿想这?些话并不是全靠她自己想到的,阿珚姐姐早在信中就叮嘱过,而且她这?几年看?了不少书,偶尔从十一郎那里得知了些朝堂上?的消息,不说多精明?,见?识和心性比在宫中时?确实长进了些。

  桓母其实也想到了这?些问题,只?是购粮这?件事还没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