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2页)
这件事究其根本是萧珩同靖安侯府的个人恩怨,导致靖安侯府真正被打压至连根拔起的,
却是一直存在,无法规避的同皇权之间的积怨。
靖安侯府百年来在民间积攒的声誉极高,然君子之泽,
三世而斩。
无论是哪个人做了君主
,
都不愿身边有一位功高盖主的臣子存在。
先帝同许家老太爷有一起打江山的情分,
毫不吝啬的给予高官爵位。
光承帝尚且是不受宠的皇子时,又曾与许昱朗患难与共,自他登基这近二十年来,虽对靖安侯府多有忌惮,
但行事尚且有所顾及。
到了萧珩这里,
靖安侯府于他而言,
没有恩情,
只有仇恨与抹杀。
无论是于公还是于私,
整治区区一个侯府,他都会无所顾忌不留情面。
更何况,
当时的侯府远不及现在,
府中本就隐患重重。
邓砚尘手指摩擦着木桶的边缘,有一个大胆的猜测逐渐在他脑海中涌现。
或许造成靖安侯府家宅不宁,
以及萧珩与宸贵妃之间的诸多恩怨并非只是偶然,而是有人精心谋划。
按照这个猜想推测下去,很多凑巧的事便得到了解释。
四皇子的母亲刘贵妃在短短两三年同宸贵妃平起平坐,原本任职翰林院修撰的许昱康突然被调任至户部。
光承帝一边需要户部尚书刘玄江支持他兴修皇陵,一边又默许太子萧琅叫都察院许昱淮彻查户部......
思及至此,邓砚尘猛地从浴桶中坐起身。
帝王之术,在于制衡。
光承帝故意这般行事,是想在前朝让靖安侯和户部尚书彼此牵制。
与此同时,七皇子萧珩同四皇子萧瑜二人争储君之位,后宫内收养七皇子的昭华宫又与咸福宫水火不容。
臣子、儿子、乃至妃嫔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当真是好谋划,好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