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2页)
然而一晃儿六年,小舅舅都没有回头。甚至有人猜,小舅舅自幼养尊处优,兴许早就死在外头了。
可惜大家都小瞧了小舅舅,他虽是金玉锦绣里长大的少爷,却也跟着大外祖父成国公学过拳脚功夫;离家后,小舅舅隐姓埋名去西北投军,靠自己挣了功勋。
程谨的干儿子刘寿任神机营提督,围场截杀那日,刘寿调令神机营支援,还是小舅舅一刀砍了刘寿,带人劝下了蠢蠢欲动的三大营。
小舅舅为人豪迈讲义气,与王家克己复礼的家风格格不入。
但我却极喜欢他。
前世,他最后一次出征时,同我说。
「平安,我看谢文端不是个好东西,你多加小心吧。
「若是他真忘恩负义,小舅舅带兵支持你,你当皇帝比他像样多了。」
可惜,他再也没回来。
军中有叛党通倭寇,小舅舅为了保护城中子民,誓死不退,弹尽粮绝,于城墙上战死。
父皇说,谢文端行事天真,没有成算。
其实我与小舅舅才是真天真。
沿海一带倭乱不断,当真是倭寇武器精良、战术超群么?
不过是抗倭一日不止,军费一日不断罢了。
至于百姓日日被倭寇骚扰欺辱,这些苦又哪里比得上大人们拿不到军费中饱私囊的苦呢?
小舅舅死后,我下令彻查,却被谢文端阻挠。
他说水至清则无鱼,小舅舅一死,朝廷可用之人不多,沿海一带倭寇肆虐,百姓岂不是更苦。
放他娘的屁!
我顶着压力,硬是查出通倭之人。
事情闹得很大,还牵出了谢文端近身伺候多年,时任东厂督公的魏三宝。
谢文端有意包庇,但到底拧不过我,最后亲自下旨斩了魏三宝。
他也因此恨我颇深。
可怜小舅舅为了谢文端肝脑涂地,甚至还不比一个阉人来得重要。
想到旧事,我脸色冷淡几分。
再看谢文端时,更生出厌恶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