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奢里繁间藏此宅,静中妙处有其人(第2页)
以他见微知萌的能力,很快就从对方一些不起眼的细节、习惯上,看出端倪。
这僧人看着粗犷,其实心态平和,许是司职斗战的武僧。他说的话,能被收录到安日巡法师的未鉴证事项上,定有什么原因,如果此人无问题,安日巡法师的印记也不存隐秘、真的兵解转世了的话,只要寻得其中规律,日后再寻未鉴证事项,便多了选择!
话虽如此,可他掌握的情报太少,就算能见微知萌,也不足以做出判断。
这次的事太特殊,有太多限定条件,很可能只是次特例,省道上的其他经文印记情况相似,参考价值不大。除非,能寻得更有代表性、普遍性的相似印记,才好印证,可这也太难了!
他走出大山才多久,都未曾安顿下来,若非机缘巧合,连高僧印记都不得见,又哪里去寻其他
况且,就是安日巡法师的未鉴证之事都还没理顺,书签就已经耗尽。所以,无论想做什么,这前提都是一样的,得有足够的书签!还得继续看书,不能松懈!
本以为离开山后,书签也好、五类技也罢,都会逐渐富余,怎么感觉越来越不够用了呢道长送来的箱子里还有几部书卷可看,但在这之后如何筹书,也将摆上桌面。
走一步看一步吧,当务之急是先把书看起来,把书签存起来,不说寻得传记的更多规律,便是多弄几个技能傍身,也有利于在此世存身,继而精进修为,定命凝符,扫除肉身隐患!
李易思来想去,渐有决断。
他们这口茶,吃了有一个时辰,被外面传来了几声呼喊打断。
李易听出是李正的声音,将人叫了进来。
郎君,你还真来此处了。李正一见李易,松了口气,他随李易同往大福先寺,等候在外,没想到大阵忽起,又有高人斗法,担心李易安危、自身职责,一时进退不得,好在寺中僧人联系上他,指明地点,让他带着马车,寻到了这间茶肆。
刚才在来的途中,我还遇到了城外庄子的管事,他领着一群人忙碌着,似与郎君的府邸有关。他认出了我,问了你的事,我就说你在清化坊中闲逛,他便给了个地址,让我等会带你过去。
甚好。李易猜出目的地所在,但并未表露,而是转身对慧行僧告辞。
施主且去,余下之事无需担心,自有敝寺应对。慧行僧起身行礼,并不啰嗦,当先离去。
倒是杨起,还是跟在李易身边。
李易无奈,他前后也说了许多次,总不能当街赶人,只道:你就算跟着我,也是无用。
杨起则道:先生无需担心,我已有收获。
李易对此表示疑惑,但大路朝天,也不能阻人走路,只能听之任之。
那李正也不多问,见李易没有意见,便自发领路。
李君,随我来。
.
.
另一边。
那王守欢离了府邸后,忽然就有一张书信凭空落下。
拿住此信,展开一看,王守欢眉头紧锁,但很快就有一名青衣小厮牵着一匹马找到他。
这马儿浑身上下皆有符篆纹路。
小厮道:师兄,祖师遣我送马,他知你受誓言禁制,并无逼迫之意,只是这事引起镇城与佛家争斗,他老人家得知晓个大概,省的日后咱们一个不小心,又被卷进去。
王守欢无奈点头,翻身上马,那马儿长嘶一声,迈开四蹄就跑,一路风驰电掣,直往邙山而去,跑着跑着,它身上纹路微微泛光,如四蹄腾云,似一道闪电,惊得沿途之人纷纷侧目。
不过一个时辰,这马就驮着王守欢入了邙山,也不停留,竟在山上辗转跳跃,一盏茶的功夫,就到了翠云峰,这才停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