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开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章(第4页)

  陈沐拍着桌案道:“那帮王八蛋什么屎盆子都给陈爷头上扣,上万两,可真敢说,那些破玩意儿收拢收拢卖了至多五千两,那是他们走私番夷才能卖到上万两!”

  陈爷冤啊,要真扣下上万两银子,他还忙里忙外的干啥?

  铁甲大炮啥都有了,还用在这儿抠抠搜搜的挤出点银子,拆东墙补西墙的买船料、建船厂?

  还用一等俩月,就为了等华宇那边报信,看夷商啥时候在濠镜把凿漏的船快修补好了他再带兵过去?

  不就是他妈的穷闹得么!

  “要不是穷,老子早过去把那帮狗娘养的弄死了,还用等到现在?嘁!”

  陈沐摆摆手,“嘴长在别人身上,爱说什么说什么,七百多两就七百多两,到底咱不光赚了钱,还赚了城里的宅子呢,来——这些你收着,往返来去,只有咱自家兄弟最靠得住。”

  陈沐推过去一条金子,估摸着十两重。

  一两金兑八两银。

  “别推让了,地是你跑去买的,也是你跑去卖的,收下吧,置办套像样的衣甲。”陈沐说着拍拍剩下的金子,笑道:“正好你把钱带回来,我从总督那请了命,咱香山也建船厂,不光要船厂,还要有书院——先让千户所一半孩子有书读!”

  话音刚落,千户宅外李旦迈步停在门口,抱拳喜道:“义父,华宇那边有消息了!”

  陈沐猛然起身,他的蜈蚣船——要修好了!

第三十三章

登澳

  从私塾到书院,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或者说要足够富有,才能简单。

  因为这不像别的书院,那些学子有钱去做束脩,卫所的旗军大多没有这样的条件,而由陈沐自己去办学,又耗资颇巨。

  但必须要办。

  办书院这个点子来源于理学诸多学派都有自己的书院,但陈沐想办的却不是那种教授理学的书院,而是卫所原有军学的魔改版。

  香山军校,教授儒学、数术、天时地利、海上事宜与军事训练,再有部分专学工匠技法。

  就规划在这片土地上,尽管如今山上只有几处破木屋,甚至陈沐的设想中短时间也只能让一半的卫所孩子读书,但香山是他们的摇篮、南海是他们的操场、福船是他们的教具。

  陈沐会越来越强,香山军校,也会越来越强,并终有一日在这个时代迸发出属于他们的光耀。

  凤凰山南港口,正对着遥遥隔海相望的濠镜澳,周行在这登上福船,随香山千户所五艘快船、三十艘小船驶向对岸。

  为这次登澳,两个副千户、七个百户、将近七百旗军出动,他们要面临的可能是束手就擒的夷商,也可能是一场相对老安山更大的治安战,为数四百有余的水手或者说海盗。

  因为那是濠镜,大明的化外之地。

  天空飞过来自印度洋的巨大白头军舰鸟,潮湿的海风扑面而来,空气中似乎都带着浓重水汽,让人身上发粘。

  立在福船舰首,陈沐扶着发熕炮向远方眺望,尽管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坐海船,但船体的颠簸仍旧让他感到有些不适。旗军作为水手的技艺还是差了不少,一艘福船在他们手上仅能展现出六成战力,不论操帆、操舵还是操炮。

  与之相对的,那些小船在旗军手中却能发挥出最大的战力,桨船才是过去作为疍民的旗军老本行,就像白元洁的蛮獠营一样,他们在船上长大,是最适合的水手。

  只是需要时间。

  但陈沐最缺的就是时间。

  远处的濠镜一眼望去郁郁葱葱,没有洁白的沙,浅水的碎石滩涂有长长的渡口栈桥,李旦在一旁解释道:“这是与香山相通的渡口,港口在另一边。”

  这不是陈沐想象中无尽繁华模样,大队旗军踏过栈桥吱吱作响,似乎每一步都让桥上的尘土抖落进海里,但其实这绝无可能,因为栈桥底部早已被一片绿色覆盖、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