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3页)
坐到正厅,陈沐脸上的笑意还是下不去,整个香山千户所都没人想到最先当上千户的会是邵廷达,就他们的战功,最早的十部百户升任副千户是情理之中,濠镜那三个百户至多也就能升到诸所的佥事一类官职。
“沐哥你手好了?”
陈沐的夹板去了,低头看了一下,活动手臂笑道:“还没好全,快了——说说吧,顺德需要什么。”
“唉,当千户一点都不舒坦。”邵廷达长长地叹了口气,“顺德千户所要钱没钱,要粮没粮,去了才知道当初刚来香山哥哥你有多难,我也没你那能耐,只能找沐哥搬救兵了。”
说着,邵廷达苦着脸指向外面,道:“看我那旗军破衣烂衫的,这已经是里头最能拿出手的兵了,所里有四百多人,有些老旗军觉得我害死他们千户,不服,那些新旗军又不能打仗,什么事都不好办。”
“我想借钱、借粮、借人,沐哥帮我。”
这些事只有陈沐能帮忙,也只有陈沐愿意帮忙,他笑道:“先招兵,这几日你在香山住下,学学军余是怎么织布的,老白他们几个也都在学,等赏赐下来肯定都是要外放做千户副千户的,我还不知道兵部对陈某怎么安排,没意外的话织出绸缎、伐出木料都运到香山,一年一结。”
“银子分军户、所库和将来的卫库,所中所有卫官只能取二分,至少让旗军吃饱穿暖,其他进所库,以后香山军器局与船厂对军器船舰明码标价,供应各千户所。”
陈沐这话乍听起来没什么,实际上他想让今后卫所从原料供应、物资变现再到产出回流,形成完善的产业链,自成体系。
“现在二所互不同属,所库不能动,我从私库支你千两银子,再从香山调一个百户所去帮你招兵练兵,其他事等朝廷封赏下来再说。”
第一百章
封赏
朝廷的封赏还没到,黎恕来了。
“在下嘉靖三十一年举人,先后任职浙江缙县教谕、鄱阳县令,前年回乡养老,受陈知县嘱托,筹纂《清远县志》,故特来拜访陈千户,有唐突之处,还望千户海涵。”
黎恕年岁很高了,不然也不至于回乡养老,陈沐与之相较就是个小年轻,面对长者陈沐一向尊敬,何况这是编修县志,岂不是意味着陈爷要被写进志里去了?连忙迎至上座。
“老先生快快上座,清远县志,晚辈也算在清远长大,您但凡有用得到的地方,一定鼎力相助。”
陈沐笑容可掬,他很好奇别人眼中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角色。
黎老先生看上去很容易相处,虽被请往上座,并不以此自矜,只坐客座拱手道:“老夫既受人之托,需忠人之事,编修县志欲分封域、建置、学校、尝祀、风俗、食货、兵防、秩官、选举、人物、杂志等四卷七十六类。此次前来,一是听闻清城白千户所言,陈千户曾做清城千户所舆图,特来相求。”
黎恕说着拱手,面上带起笑意,道:“二来则为录陈千户生平于志中,清远兵事不多,近年不过倭乱而已,陈千户曾随白千户出城迎战,老夫也是来问询战事情况,也好记录,还请陈千户相助。”
“理所应当。”陈沐笑笑,挥手让家兵去取他宅中舆图,笑道:“晚辈确实做过清城舆图,不过做的并不细致,眼下所中邓千户是制图高手,也曾去过清城,若老先生不急,可等几日,由邓千户润色后,陈某派人送往清城,您看如何?”
“这再好不过了!”
编纂县志这事,通常所事繁杂,但人事上不会有太大阻碍,人人都想名留青史,被找上的人喜不自胜,又怎么会拒绝他们一点微小的要求。
黎恕带着青衣小帽的随从,从竹背箱中翻找出一册书录,翻开寻觅一阵,递给陈沐道:“这是老夫据清城白千户口述,所录清远城外击倭寇之事,请千户过目。”
“那场仗倭寇兵势比旗军多,指挥召集五部千户聚兵清远,陈某记忆犹新,若非静臣兄……”
陈沐笑呵呵地接过书册,边说边看,眉头皱起,话头便戛然而止。
书稿用的不是什么好纸,只见黄纸黑字叙述当时的情形:
嘉靖四十五年冬十一月,倭寇广东,贼破清远峡直逼卫城,清城大警,士民惶惶黎庶惊怖。指挥齐聚五兵坚壁清野,贼至城下设伏挑战,清城百户白元洁不惧,出城野战,小旗陈沐勇猛,毙贼执旗,再毙倭首,贼遂散。
再翻动人物志,在属于他那一节,像什么夜宿黑岭同行皆惧夜不能寐,唯沐坦然自若,奋关张之勇手格数贼致贼退走;什么清城临贼无惧、铳无虚发击毙倭首之类的不要太多,整个一古之猛将跃然纸上。
让陈沐产生自己记忆错误的恍惚感受,虽然事情好像确实是这个样子,但他清晰地记着别人夜不能寐是出于警觉,他呼呼大睡是松怠而非无惧。至于关张之勇更是无稽之谈,关张能被绊倒?
这大约就是陈沐感觉最诡异的地方了,只记录事,没人知道他当时是什么心态。
头一次上阵他头脑空白,如今回想起来也只记得自己后退时被绊倒,肚子挨了一脚不知道疼,还有用拳头擂死个山匪,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