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5页)
有铁模在,陈指挥使的军器局造炮很快,省了很多时间,以现有人手造二斤炮半个月就能造好二十门,当即爽快应下,把人工、二倍损耗都折算为铁料铜料造价上报。
这些事都交给如今的南洋卫军器局主事关元固处理,陈指挥使最近忙着教徒弟呢。
他收了个徒,是石岐的同乡少年,名叫沈宗炼,幼时多经倭寇之乱,既有正直的品格又有远大的抱负,陈沐很喜欢,遂收为弟子,传授练兵、铳术、炮术。
为人师长,有趣的很。
陈沐正在郊外教授沈宗炼佛朗机炮的打放手法,就见隆俊雄带着俩人飞快跑来,报道:“将军,有个小崽子领十几个苗兵到卫衙外说要拜访你,对家兵出言不逊,被邓千户带兵围了,却亮出播州宣慰司的牌子,您快回去吧,叫什么杨应龙。”
“播州宣慰司?八竿子打不着的土司跑这儿撒野?”播州在贵州呢,中间隔半个贵州半个广西,让他火冒三丈,突然定住抬手问道:“你说闹事儿的叫什么名字?”
“杨应龙,没打过邓千户气得哇哇大叫,说了好几遍名字。”
杨应龙。
陈沐的表情变了,重重颔首翻身上马,暗骂一句,重重道:“那可不是个小崽子!”
第四章
杉木
陈沐算是见到主角了,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打的就是这位杨应龙。
七百年播州杨氏,也因那场发生在二十九年的战争毁于一旦,葬送在杨氏第二十九位继承人杨应龙手中。
杨应龙大概是陈沐最熟悉的明朝土司了,他看过海龙屯的纪录片,里头连杨氏祖先的墓葬都有。
原原本本的把杨应龙这辈子演绎一边,三年后进国子监学习继承宣慰使、二十多年后因为小三儿杀正妻全家、被人诬告谋反、降了宣慰使的官职、想带兵北上抗倭赎罪结果和谈了、想输金输木赎罪结果儿子被弄死了。
掀起明朝播州之役,海龙屯破、七百年杨氏除、播州改土归流。
残暴猜疑的性格之后,陈沐认为那是一场必然会发生的战争,只要杨氏还是土司,就必然有播州之役,或早或晚。
依照他的了解,这个被邓子龙揍了一顿的小子肯定是杨应龙。
只是陈沐想不通的是,这位小土司不踏踏实在贵州做小太子享荣华富贵,跑他这儿来做什么?
他们俩可是八竿子打不着,这比张居正到南洋卫找他还玄幻。
带着沈宗炼一路驰马回卫衙,门口就见十几个服甲携带与常人有异的苗人武士被围在正中。
这些光脚披甲斜扎发髻裹着头巾的武士身段雄壮,有人顿着高至肩头的包银铜兽面大牌,若不持大牌则肩扛巨大药弩,每人另一只手握着长杆,即是长矛也是标枪,腰间皆插环刀。
甲械精良,容貌精悍。
上面都是陈沐幻想出来的,现在这些武士都忙着劝架,陈沐根本不知道他们究竟如何携带这些兵器,标枪大盾散落一地,几个苗人武士正拦住一名十七八岁穿着华贵的俊俏少年的冲势。
少年一身白袍披甲,此时白袍像在地里打了滚般满是褶皱,面容也很狰狞,被人拦住高举的右手护臂已不知落在何处,大袖落在手肘,手上高举精制钢刀,即使被七八个苗兵拦着仍兀自叫骂不止。
“来啊!都给我闪开,被拦着我!拳脚胜的了我,来比刀啊!来啊!”
小哥儿挺凶悍,玉带都特么扯掉了,还想砍人呢。
看样子杨应龙已经打过一场,没占到便宜,不过没被干倒已经很不错了。
武艺是不错,但挑选对手的眼力很有问题,南洋卫一共俩武举人,邓子龙的武艺在整个南洋卫都是最厉害的那个,陈沐觉得杨应龙完全是吃饱撑的,还敢操刀大骂,真让邓子龙宰了都没处说理去。
看了邓子龙一眼,更让陈沐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