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3页)
人人都知道,这些花费本是不必要的,但谁能真狠了心提废徭役的事?
每年运十万石亏五万石,两岸百姓能有一两月果腹,朝廷宁愿认亏。
治政,说得玩的?
寻常人家连十个人都管不好,一任知府却要顾及十万人几十万人生老病死,能不把人害死安安稳稳过几年就已经很难了,还谈什么长进——无稽之谈!
王国光可不会若认为陈沐这种官居正一品的右都督,能弄通海运却不懂这道理,他认为陈沐只是不在乎。
所以说带兵的心狠手辣。
张居正呵呵呵笑了,他心里跟明镜似的,不能再清楚了,南洋那位大帅他就是不懂。
“那是一味虎狼药,单服是要人老命,加以调剂却也可药到病除。”
张居正太明白了,陈沐一年要给他写多少封信,榆林驿新入职的驿卒单凭从他那把南洋军府发来急件送进首辅府上,六个月就能像三品大员一样跟游七称兄道弟。
如果把陈沐每封信里的奇思妙想比作男子,那就缺胳膊断腿的宋玉潘安。
陈沐嘴里就说不出坏点子,各个都是极具长远目光的治国良策,但张居正要真按陈沐说的干,自太祖皇帝逐前朝元寇于漠北,延续二百零六年,至今正显中兴之态的大明朝最多三年就能被他摧毁。
“各有各的说法,仆以为今后减漕运粮,亦开海运粮,漕粮活人、海粮补给,即使有日黄河决口漕粮不行,尚有海粮;有人海战受挫,国中也有漕粮,且海粮不论如何都要送,南洋陈帅已派人与占城、大城两国交涉,以棉布、硫磺、珠贝等物换购粮食,这是要走海运的。”
张居正喜欢南洋军府,因为他足够激进,并且任何建议被自己否了都不着急,这种不着急体现出一种官员之间少有的自信与信任,他自信自己提出的利国利民,也信任张居正会在合适的时候做出正确选择,因而仅仅把事说清,从不说怎么办或要何时办。
他只说一点,只说或许可以这么干。
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还是他足够激进,任何时候朝堂遇见悬而未决的困难,只要从废纸堆里收拾收拾陈帅写过信,拿到朝堂上议一议,让陈帅挨顿骂,张阁老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多半都会同意的。
连张阁老都因为陈帅而显得温厚起来!
第十二章
蒸汽
‘四海连天下,隆庆六年、七年,南洋军府输金两万五千斤、银十二万五千斤、铁一百二十万斤、铜一百七十万斤、铅一百七十万斤,余珠玉宝石有奇。’
‘六年入吕宋,建岛陈来,驱逐西夷,吕宋王、琉球王入贡。七年,收苏禄、婆罗洲王入贡,遣妻弟兆龙率民五百户航船入海,自广东南经吕宋、苏禄、婆罗洲,于满者伯夷遇袭,去海万里,终抵无人大岛,设港名杨来,号新明州。’
‘吕宋东五千里有岛名关,西夷陈师万军,旗军血战,逐破其军,有大明把总林满爵,以三百军兵虎步关岛,部将死伤过半,克敌三千,遂定岛名林来。’
‘南洋所战之敌,皆我少而强,敌多而弱,盖祖宗以火药充兵器之由。然先代火器今时已不中用,十年之前欲胜葡夷,尚需我众敌寡,欺其远来方取胜,后得鸟铳加以仿制,故有鸟铳本葡夷之物,今为我中华长技之说。’
‘我之火药,传至西方,西人得其坚利,再传回中原,有人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匠器长进亦能技艺革新,革新,需天子鼓励,朝廷嘉奖,则上行下效。’
张居正把精心装订的书本推到一边,看着桌案上摆放的好似小号窑炉的物件,几块小炭燃得正旺,窑上有插铜管的小铁桶,铜管有阀,连另一个叫不出名字的东西,再往旁去看则是两根曲柄连杆,这个张居正在田间地头常见,最后连轴,轴边连皮带。
皮带另一头是一个小铁块,小铁块中心连线,线连透明琉璃罩。
琉璃罩为精工所制,工艺很美若在京师内市可卖出高价,美中不足的是罩底糊了一圈不知桐油大漆还是什么东西,乌漆墨黑不甚平整,让整件器物的档次猛然掉下一截。
罩里中心有看不起的小东西,张居正看不懂这个,索性指指自己能看懂的书本,对一旁背携木箱的赵士桢笑道:“陈帅有书有所长进,老夫已能看懂其字迹,着实不易,想来在南洋没少撰写公文,必是大为辛苦。”
说完这句,才好像不经意地指指‘小窑炉’,道:“陈帅称这叫蒸汽机,蒸汽老夫明白、机老夫也明白,但这……动了?”
张居正说着,过去用在水力农具上的曲柄连杆动了一下,带着小琉璃罩里的东西亮了一下,令张居正大感惊奇,不解地看向赵士桢。
他以为这是个蒸锅,但现在看来好像并非如此。
赵士桢看着南洋卫军器局缩小版的蒸汽机动起来,脸上露出难以描述的笑容,他点头道:“陈帅说火与水生出蒸汽,蒸汽生力,像火药燃放生气一样,南洋卫有用蒸汽机为动力的织机,比这个大许多,一间屋子这么大的蒸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