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5页)
陈沐懂的东西,对时人而言并不多,所以他在高拱等人眼中始终是个没文化的家伙,但这不妨碍他起点高,在他所了解的层面,没人能跟他斗嘴。
“对大明有什么利?”高拱不喜欢陷入陈沐的语境里,根本说不上话,他只能听取其言论中能听懂的细枝末节,问道:“卖给别人军器,教授别人学识、给他们开养济院漏泽园,大明有什么利?”
“大明可以影响西班牙的经济,战败也会影响他们的军事,商贾能影响他们的政治,但这都会带来其对大明的反意,所以就需要给他们一些甜头,让他们觉得大明还不错,再从中施加影响,一切活动都是整体,不能分开来看。”
陈沐说着狡黠地笑了,道:“我跟耶稣会学的,他们在濠镜招揽商贾、建医院、大学,另一边也在收集情报、估量兵势,只干好事会让人觉得傻、只做坏事也会让人觉得恶,但好事坏事一起做,别人对我等的看法自己就会割裂,让他们内耗去。”
“大明在海外之利害关窍,在日本、琉球、吕宋、苏禄、婆罗洲、马六甲,如今仅有马六甲因握于葡人手中未能施加影响,其余诸国皆已收入囊中,只要这座大明内海的长城稳固,大明与新明这腹地,就都不受海外威胁。”
“而海外,不管发生什么,于大明便都是无关痛痒。”
高拱颔首,海上长城这个名字还是他叫出来的,自然懂其厉害,只不过:“西夷之国如此遥远,对其即使施加影响,不如南洋诸国。”
“前往西国派兵、派商贾,还有运货,海途漫漫,其中风险与消耗,你该知晓。”
高拱缓缓摇头,道:“过去你是走到哪招哪里的兵,南洋诸国皆距不远,往来之间调兵遣将,不难。军府卫如今仅有五千六百员额,要驻军墨城、还要驻塞城,军府从哪里弄出这些兵力,所需辎重之巨,来往之难,且不说取利。”
“不过能让你舍了银钱也要做的事。”
高老爷子今日也饮酒了,饮的还是北方烧酒,他晕乎乎地拱拱手,自己说的什么恐怕自己都不知道,最后这句陈沐倒是听懂了,他说:“老夫也想知道。”
见高拱如此郑重其事,倒让陈沐不好意思了,他嘿嘿笑着道:“其实也没什么,关键不在商贾之利,目的还是要了解西夷诸国并在其中施加影响,加深我们对他们的了解,至于他们了解我们,只知道我们很厉害很厉害就够了。”
“除此之外要真说利,陈某也没更好的想法,无非是拼人力成本,他们的手工业者不多、工钱就贵,不过殖民地多,原料却不贵,我的工钱便宜,从娃娃推车到棺材、从铳到炮、从马车到海船,海运太贵就直接把厂房开在墨西哥用他们的原料,总能取利的。”
“等他们的注意力还在我大明出产器物做工精良时,麻贵应当就已经把北亚墨利加跑一遍了,到时候等他们再想翻脸,对军府而言,已经是本土作战。”
陈沐的嘴角勾起弧度,眯着眼道:“那女真勇士、蒙古铁骑,在亚墨利加为皇帝赏赐的土地而战,扬国威于另一片大陆,高公难道不想看看?”
第二十五章
互利
唐胡安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在他向陈沐递交前往澳门查看葡萄牙租借地的同时,陈沐领衔整个南洋军府,已经开始筹划西班牙塞维利亚明国租借地的派遣人选了。
也许以后的商贾仅会讲汉语就够了,但先期派遣的部下必须要会伊比利亚半岛语言,这决定了初次远航去往西班牙的明朝官吏,很有可能都是濠镜平民。
陈沐时常在海岸边踢着沙子望向远方,他不得不承认,在为大明王朝初次取得海外租借地的伟大构想中,实现起来所要依靠的人手,很有可能是精挑细选出的人渣。
唐胡安拿着南洋军府的手令去了澳门,本来就打算派几名旗军跟着唐胡安参观一下就算了,结果唐胡安才向澳门走了两天,从澳门送来的消息抵达陈沐手中,他也只能启程前往濠镜。
葡萄牙驻印度总督来信了,派来使者就马六甲及印度明船派来使者,希望能与陈沐签订条约。
收到消息,陈沐二话不说把军府事宜交付高拱、练兵由徐渭暂督张世爵全权负责,登上赤海舰便追着唐胡安的尾巴向濠镜航去。
“等了快一年,可算给准信了!”
葡萄牙印度总督派人来不是别的事,还是过去陈沐派人要求在马六甲甚至果阿开通明船航线的要求,虽然后来印度总督含糊其辞地准许明船通过马六甲,但事情并没有正规地定下来,这次他派人来签订条约,对陈沐来说是好事情。
“想来葡夷也是不胜其烦了。”
幕僚徐渭扶着船舷笑得畅快,对陈沐道:“在下以为,此次葡夷要签订条约,当是为限我商贾。”
“肯定是要限制,他们换了新总督,还姓安东尼,不过不叫迪诺罗尼亚,叫莫尼斯巴雷托,这个人在信上写的很清楚。”陈沐对徐渭点点头,道:“他把这个条约称作就明武装商船通马六甲一事,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武装商船。”
或许在别人眼中,武装商船是商船,但在陈沐眼中,武装商船是武装船。
自先皇隆庆帝的海外诏书下发,海外明人不论商贾海盗,凡为南洋军府做事者统统得到赦免,持军府令入海关可不受惩罚,大批良莠不齐的商贾与海盗重新回到朝廷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