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开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0章(第4页)

  锦衣百户王天瑞官职最低,平时职权纵然千户当面,也不比他锦衣百户,但此时显然小小百户能在这里议事已经是莫大重视,自然位列最末,却没想到陈沐一开始就叫起他来,连忙起身行礼。

  “陈帅请说!”

  “我拟信一封传报京师,要寻锦衣中精通医术者、精通商贾事者等等,在升龙三十六行街里开医馆、酒肆、船行、布行、米行、私塾,各自筹措资财谋生,也要刺探军情、民情,以备不时之需。”

  “不单单升龙,清化、顺化也同样需派遣锦衣做这件事,回报于朝廷后这事需要百户安排。”

  “切记,不单单上面我说的这些事,在当地什么能救助贫苦,什么能让百姓拥戴,我们就做什么,这是我跟葡夷西夷他们学到的,间谍是多面人,属于间谍的,只有一点点就好。”

  王天瑞对这个使命有点懵,他抱拳应下,脸上却分外愁苦,这种事根本不是他区区锦衣百户能做到的事,所需调动人手别说是他这种仅仅领俸的无权百户,就算实权千户也很难啊。

  不过一旁的宦官陈矩却笑了,道:“为何失魂落魄,咱爷们可是听明白了,王百户要升官了,还不快谢谢陈帅!”

  别人不明白,陈矩心里却似明镜儿一样,他们这帮人最开始跟着陈沐到南洋边鄙之地,谁都没少受罪,最早派他们出来,各个都是受气的。

  后来陈沐在南洋越做越大,朝廷不曾给陈沐加官晋爵,底下办事的人在朝中也没落到好处,陈矩自己心里是有猜想的,朝廷里有人不希望南洋军府发展太快,更不希望陈沐加官晋爵。

  但那是因为之前的功绩都只有南洋军府自己做事,这次安南战事大获全胜,还伙同广西、云南两省兵力,战报送到朝廷是不可能不为旁人表功的,既然为旁人表功,南洋军府也不能像小娘养的一样。

  陈沐投桃报李,给跟随自己受罪的锦衣卫吃点甜头,这才刚开始,后面就该轮到别人了!

  “不急着谢,这事朝廷也未必会同意,同意的话没有实权千户是做不成这事的。”陈沐笑呵呵地让王天瑞坐下,抬手便有随从将几封书信递给众人。

  他看向俞大猷、刘显道:“两位老帅还有诸位同僚请看,这是陈某拟定的条约,诸位若觉没有问题,就这么报给朝廷,若有所更改,我们再议。”

  刘显看了看手上几页纸,皱眉问道:“怎么,打半年仗,这地还是要交给安南人,陈帅,此战虽是因河流而起,但如今大获全胜,难道不该重收交趾地方,划三方而治,无非是将南北朝掉个,北在南、南在北,这是什么意思?”

  俞大猷却不比刘显那么大的反应,虽然老帅也有些疑惑,但看着条约既有皱眉也有颔首,道:“老夫并无异议。”

  “朝廷不是没收过交趾,每年耗资甚巨却不得其利,遂有得其他不足以供戎,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的祖训,我等为将也不宜违抗祖训呀。”

  “因此收其河权、海权、矿权、盐权百年以示惩戒,我得其利、彼全其国,岂不皆大欢喜?”

第七十四章

聚兵

  安南告破,孟养的战事正如火如荼。

  炎热的天气阻碍行军,即使是杨应龙这样苛责部下的将军,也只能耐着性子任由部下一日二十里地赶路,其实就算如此,他行军依旧比别人快。

  密林里,杨应龙擦拭着挡住眼睛的汗水,脚步不停地向前走着,苗人武士于甲长率领下持环刀利斧在前开路,本就生活山地的他们有自己的药膏祛除毒虫,林间作战无往不利。

  土兵编制也为营旗,不过有属于土司的小小改变,旗军为寓兵于民、军政合一,治下所有男丁都要编入旗中,平时操练,挑选健儿编入营兵。

  播州营兵二十五人为甲,设一甲长;四甲一哨,设哨长、协哨各一;四哨一营,设营总和参谋各一;三营一镇,设裨将军一人及数名把总;两镇一军,设一参将或守备,一军两千四百人。

  换句话说杨应龙麾下有几十万旗军,当然那只是民兵,主要作战力量的营兵不过十余军,但这样全民皆兵的体制有利于在战事动员兵力。

  就算是播州的苗人姑娘,都会舞刀弄枪操持毒弩,播州军战力高昂的原因正是如此。

  此时这支深入境外的播州军,便为参将黄元所率,余下兵力则是杨应龙的私兵,私兵有一营两哨,营为精锐武士,两哨一为鸟铳哨,一为仆从所编兼管辎重。

  他们此时已进入孟养腹地,因为前些时候思古的大胆战略,如今孟养大片地方已为莽应龙大军所占,兵马齐驱大掠四方,谁都弄不清楚周围的敌人有多少。

  或者说,他们周围到处是敌人。

  没走出多远,前方林中人影翕动,传出几声播州饿老灌的叫声,力士闪开,窜回几个身不披甲仅带环刀的束发武士,是播州军中的斥候,见他们面色肃容,左右皆噤声,直通后方杨应龙与参将黄元所在。

  “四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