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第2页)
“没有办法,总督衙门向我借款,在上个月支付了二十六个连队的拖欠军饷。你们的人不想和我打仗,因为战争输赢他们都会死,要是能把我挡在边境那边而且没死的话,他们没了军饷日子更难过。”
当然了,陈沐这话只是说着好听,实际上他并没把任何一枚半两银币运到新西班牙,他只是给杨廷相拿了两千四百万前年印的亚洲通宝。
对,就是拿去让朱晓恩刷GDP的那批纸币。
这种很容易分清来源的纸币在新西班牙也拥有强大的信用,几乎所有商人都认同纸币——他们不怕纸币没用处,因为每年边境线上的明国商人只收这个来交易贵重商品。
哪怕别的地儿花不出去,他们还能用这个换丝绸与瓷器呢。
结果就是所有人都在极快的速度里习惯了亚洲通宝,亚洲通宝也真的成为了亚洲通宝。
这正是陈沐在写给皇帝的书信里提到的实际控制,尽管条约上新西班牙属于明西共治,但人口占比上西班牙并无优势,而军事、经济皆为东洋军府控制,那这片土地还能是西班牙的么?
正如那两个西国军团,过去从他们入伍第一天起便享受到欠饷这项服务,甚至让他们觉得欠饷是件很正常的事,每月都能收到军饷才不正常。
可一旦这个现状被改变了,每个月他们都能领取到足数的军饷,而这份军饷的来源是大明帝国东洋军府,那他们究竟是西军还是明军?
事实上东洋军府的开拓不仅如此而已,赵士桢从东海岸返航增进了陈沐对巴西的了解,那片广袤的海岸线上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加一块都没到五千,他们能管理得过来那么多土地?
多可怜啊。
因此不论是路过的赵士桢、还是收到消息的邵廷达,都打算帮帮他们。
赵士桢已经在那留了两个百户,邵廷达的更多部下正在邵变蛟的率领下由巴拿马登船,由海上航行进入巴西,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横穿亚马逊。
他们说,他们要去保护葡属巴西不受邪恶西班牙人的侵害。
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子
哥伦比亚波哥大城北方的原野上,劳塔罗穿着西班牙水手满是褶皱的亚麻小褂,腿上来自智利南端的驼皮裤显得不合时宜,肩头扛着石锛自顾自地向北方走着。
他身后跟着整个小队的西班牙士兵。
西班牙连队的建制中一个小队二十五人,在哥伦比亚广袤的土地上遍布着这样的小队,十个或十二个小队组成一支连队,这些连队士兵可能是西班牙人,也可能是混血西班牙人,还有可能是印第安人。
分散部队的原因是让周围的印第安村落来供养他们,这样就免去了秘鲁总督区的军饷压力,能将尽可能多的黄金、白银用来交给明帝国为国王铸造银币或拿去贪污。
对西班牙来说军饷是无关痛痒的,他们的士兵早就习惯了拖欠军饷,更何况实在没有军饷他们可以去抢劫。
并不是那种单个士兵出去抢劫,那是乱军土匪的做法;在新大陆,一旦一个连队或几个连队拖欠军饷太久而上面又没有办法的话,军官会想办法投入战斗,在战斗过程中抢劫周围所有土地、村庄,来补充士兵的口袋。
“今天我们很走运。”
戴着意大利鸭嘴盔身着半身甲的小队长手按腰间托雷多钢剑,带领士兵亦步亦趋地跟在劳塔罗身后,他的钢板木铆接小圆盾提在右手,身后长矛手与步兵排成三排散漫的队伍,向北方漫无目的行进着。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小队长的半身甲有似是而非的明朝风格,保护着上臂与半边胸口的臂甲上是与明朝仿宋式山文甲相似的虎头,胸口的胸甲上还有一面装饰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护心镜。
这套半身甲是由意大利的知名制甲师在两年前制作的,根据澳门耶稣会修士传回去一幅画制作,据说那幅画上画的是大明帝国龙虎什么坛的神明,因此也被称作恶魔甲。
在小队长的遮阴袋里,放着一块指头大小的金子。
遮阴袋是在两腿之间有一个袋子,这与欧洲人的时尚观念有关,雄性魅力是肩宽、腰细、腿长、鸟大,所以他们穿肩宽收腰的上衣,裤子则越紧身越好,最好再配上一双尖头鞋,当然,如果是社会人,还得再带把剑。
但紧身裤吧,它比较勒裆,而且由于裁减的问题,臀围与腰围有一定差距,就导致两腿之前有个开口。
人们在开口前面加了块布,便形成了遮阴袋,人们往遮阴袋里塞上羊毛、亚麻或丝绸这些填充物,以得到一个造型夸张的迷之凸起,偶尔还可以往里头放点零钱什么的。
要么说时尚是一个轮回,古罗马富人把六米大布裹在身上一边儿露大腿一边真空内衣的习惯在千年之后再次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