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开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3章(第5页)

  小皇帝眼珠一转,进入求学状态,并不抬手请张居正正乾清宫,只是命宦官取来两只蒲团,就在殿前请张居正坐下,问道:“那言官呢,祖制命言官风闻奏事,可我看朝廷里的老师、大东洋的陈帅都不喜言官,这是为何?”

  张居正缓缓颔首,顿了顿,他在考虑怎么跟皇帝说这件事,过了一会目光扫到殿前被潞王停在那的火德星君,这才说道:“陛下知道工厂,倘以工厂比作天下,陛下是厂主,朝廷是机器,内阁就是班头。”

  “言官就是机油工。”

  小皇帝鼓掌道:“朕明白了,老师是在骂言官无后!”

  给宫里这架火德星君加机油的都是宦官。

  “不,他们给机器润滑,监察中央、地方百官,封驳纠劾,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臣不知陈帅为何厌恶言官,兴许是被弹劾多了。但臣知道真正的言官是什么样,嘉靖前的言官;臣也知道后来的言官是什么样,其实并非言官的问题。”

  张居正道:“是嘉靖中年,大明有末世之景,朝廷上下贪懒迟弊,正如这火德星君,炭火已空却不添加,官吏无精进任事之心,朝中自成一派的言官也多成了阿附权臣攻讦旁人的利刃。”

  “更有甚者,将军在前浴血奋战,言官在后骂人捣乱。”

  其实关于官僚系统、言官系统出现问题,张居正有一个重要节点没有告诉皇帝:嘉靖皇帝的大礼议。

  “可老师不是常说,世宗爷爷是天下少有的明君,为何会有末日之景。”万历皇帝摊手道:“那朝廷要言官不就是没用的,太祖为何要设立言官。”

  面对皇帝的灵魂拷问,张居正难得愣了一下。

  傻孩子,你听过我说谁是昏君了?

  没有,明白么。

  咱国号是大明,咱的君主都是明严嵩,严嵩不好。”

  虽为机智之语,张居正当然知道那时的朝廷风气是整体都坏,但说严嵩有责任绝不过分:“前线奏来要兵要钱的十万火急要事,六部都能推来诿去,百姓民不聊生,言官却只顾着抨击朝政……言官存在是必要的,但需善加引导,此事说来不应由臣来做,而该陛下来。”

  “倘若言官有问题,绝非言官的错,而是朝廷风纪坏了。”

  “正如每期大东洋船队返航,都有言官像亲眼所见般说陈帅贪鄙,这可能么?”张居正笑了,他道:“朝廷哪有言官出过海,又怎可能亲眼所见,不过臣之所以说不是言官的错,也是因为他们一旦离开言官的位置,做事未必会坏。”

  “大东洋那五个县令做的就不坏。”

第三百六十八章

威信

  张居正的分析非常正确,都察院在嘉靖后是有问题的,但这并非都察院的问题,而是整个大明官场出了问题。

  明朝的言官品级普遍都不高,但天上地下没有他们不能节制的,这套系统非常先进,至少在大明同时代的所有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像明朝这样的监察机构。

  但同样这样先进的监察机构也有一个很严重的弊病:风闻奏事,这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给他们的权力,是言官的精髓也是言官的毒药。

  风闻奏事给了言官随便听到任何事都可以拿来弹劾官员的权力,而被弹劾的官员则在言官手本送达朝廷且并未被皇帝留中,就只能停职回老家且上书自辨。

  就是说言官上书说:陈沐是个大傻子。

  这封手本如果没被皇帝留中,陈沐就必须上书自辨:论陈沐不是个大傻子。

  小到知县、大至督抚部堂、内阁成员,言官一封信你就得回家歇着,朝廷查证没事,你才能回去继续工作,而言官是没有任何惩罚的。

  因为太祖皇帝给了他们风闻奏事的权力。

  但万历觉得在他的时代,不行。

  “不是风闻奏事不行,是朕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