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第2页)
“别看它贵,贵有贵的道理,咱采用的是新式定装纸药包,就这一长条纸棍塞进去子铳就行,看见这个眼没,药包放进去扎一下,搅一搅,里头弹药都有。”
“其他没用过火器的,就选打散子的,两支镇朔中尉、两支散子三眼神铳,打出去散子越多越好,碰上十几个马匪冲过来都不用北洋军出马就先糊他们一脸血,他们死不起人的知道吧?一共八十六两,您要觉得没问题我这就开票了。”
王越话音一落,商贾脸上犯了难,道:“我这就准备了八十两,要不这位军爷您便宜点,剩下的是出去后买水买粮的钱,这可不能花。”
“八十两?我这便宜是便宜不了,要不这么着,佛朗机燧发铳一杆、一支镇朔中尉、三支散子三眼神铳,八十二两,或者把一支三眼神铳换成散子火铳,那就正好八十两,就这二两的区别,火力少了六成六,您可得再考虑一下。”
精明的商人算了一下,他最后赚到的半成利润,也会在买枪的过程中花掉,而且还倒贴钱。
他对王越问出了一个问题:“军爷,鄙人能不能将货物寄存您这儿?铳我都买,而且等我回去给朝廷再运一次辎重,回来再买五杆铳,我东西都先寄存在您这,下次再去北方贩货,如何?”
王越想了想,这难道不正是朝廷的目的吗?让商贾多运辎重,哪怕他们不出塞做买卖也没关系,只要把辎重给朝廷运了就行。
“我能答应,只要那些随队旗军没意见,让他们在这等你都可以。”
第八十一章
学长
商人走了,留下十车货物,被火器铺子的帮工旗军一一清点入库,铺子的帮工主要是从天津卫募的旗军,还有几个周遭牧民家里闲着的小伙子。
牧民是很忙的,喂马、劈柴、梳毛、挤奶,然后又该喂马了、继续劈柴、再一次梳毛,一天就过去了,如果不是强征,几乎很少有机会能让牧民闲下来,他们的日子比农民还辛苦。
王越让他们闲下来的原因也正是农民,他到这来时集宁什么都没有,秦汉时代的道路早已废弃失修,明初的城池也早成废墟,最后几个能住人的屋子被去年过来管驿站的人占了,他还惹不起人家。
没办法,他只能骑着马在周遭牧民家转悠,许诺谁家给他派一个自带干粮的壮劳力,明年就会种地了,地里自己长吃得那种,像土默川一样,不用再去土默川买——从者云集。
板升的汉人成分跟海外的海盗差不多,要么在是长城内活不下去、要么就是纯属不安于现状,极少有顺民,把粮食卖的比肉都贵——长城内的商税低的令人发指,长城外干脆就没商业税,甭管卖什么价部落首领都不管,反正他们吃粮食不花钱。
种地这个事吧,跟Java语言一样,入门简单精通难,谁都能把东西种进地里,但长出来多少东西就得看个人技术了。
集宁这地方严格来说也算大明金国的地盘,但前些时候东北边的仗打的如火如荼,听说大明的戚大帅在东北边达里湖使出了长生天的愤怒,炸死大汗不说,新继位的大汗也夹着尾巴往西窜,沿途夹裹着诸多牧民去归化城,归化城不让进又继续向西北寻瓦剌去,环境是且乱呢。
如今这边的牧民都是炒花、董长昂诸部跟着从东边打过来半道上南下避冬,他们从东边来,就连把东西种下去都不会。
但可羡慕了。
塞外诸部在科技树上水平有高有低,高的像大明金国,只要拿来铁,人家连铁锅都能自己造;低的像北边的部落,铁箭头都没有;炒花和董长昂等东边的部落情况稍好点,他们属于啥都不会但啥都见识过的人。
以前一边是俺答的土默特,一边是大明的辽东,他们虽然啥都不会,但吃鸡蛋不必知道鸡是咋下的,反正有的吃、有的用。
可如今这不是时过境迁了么,草原上遍地跑的是大明的骑兵,又有哪个敢劫的,归化城都被明军占领了,他们啥新东西都见识不到,一下就断粮了。
这会有一手种地的本事,那对寻常牧民来说可太厉害了。
也让负责跟商队测绘地图的旗军们看了一次赶羊挑水的奇景。
王越在城寨外开了五十亩地,给他干活学种地本事的牧民赶着羊去河边挑水,羊背上一左一右背俩水桶,成群结队的把水挑回来,熟练的很。
“行啦,别看了,再过俩月还有更稀奇的,我跟家里写信让他们给我找几个会造水车的匠人过来,回头在河里修个大水车,咱自个儿不动它就把地浇了才叫有意思。”
“你们跟着的商人被我说回家,你们就在这歇俩月,就俩月快得很,不耽搁你们什么事。”
听到他说话,坐在车板上的北洋军小旗官斜眼看了他一眼,道:“王小旗说得好听,这怎么不耽误呢,将军是没给我等约束时间,可这一拖就是两个月,怎么都说不过去。”
小旗官留下了一半人,还有副旗官带四个旗军跟着商人一道走了,毕竟他们的任务一方面是测绘沿途情况、另一方面就是跟着商人起个监督作用,甭管商人去干嘛,他们都是要知道的。
他们才不在乎商人赚不赚钱,更不在乎这火器铺子有没有业绩,小旗官梗着脖子道:“我们是来打仗的。”
“哟,还打仗呢,第九期?”王越挑着眉毛笑了一下,问道:“哪位千户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