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开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9章(第3页)

  看现在陈沐的意思,是借此时东、北、西三洋军府能威胁天下各地的大势,由大明给仍旧陷入战乱的天下定规矩。

  这个思路在万历看来特别有意思,有意思到甚至能让万历把打算把新招募的北洋军——那帮差一点儿和他做兄弟的新兵叫到北京城来看一看的想法都往后推了。

  隆庆元年,东南传出皇帝打算在江南选取宫人的消息,吓得做父母的百姓把当年超过八岁的女孩儿纷纷嫁出去,甚至不惜良贱为婚。

  后来又传出消息说要选寡妇伴着选出的宫人一起送入京师,孀居的老少寡妇也纷纷嫁人。

  当时因流言嫁人女子生出孩儿,算算日子,如今正是男丁投军最好的时间。

  不过陈沐这事可比万历的私人乐趣重要多了,毕竟万历本身也是个儒生。

  儒家,它也许在其诞生千年后有千般不好,它迂腐、它禁锢。

  但它告诉人呀:心胸有正气,做人求上进,自己成全自己,而非自甘堕落。

  万历得成全自己,得叫四海八荒对他歌功颂德,更得叫诸国百姓对他感恩戴德。

  所以天下诸国大会不但要办,还要提升规格,不能光叫两个东洋大臣去主持。

  东洋大臣的继任者朝廷早就想好了,让北洋重臣叶梦熊去接替陈沐,但光叶梦熊去还不够。

  “船上的都是诸王使者,大明在亚州做东,朕干脆派个王过去,嘿嘿。”

  万历嘿嘿笑着,微微转过头。

  在他身后,满袍油污正提着扳手对火德星君使劲儿的潞王动作一顿,僵硬而机械地抬头,跟万历的目光对到一处:“皇,皇兄……你不是真要让臣弟去吧?”

第二百四十三章

空想

  不论如何,看上去万历皇帝对派遣潞王去东洋军府已成定局。

  就连李太后也劝不住,最后大家说定潞王这次只是去东洋军府住一段时日,不算就藩,过些时候再回来。

  谁知道潞王还没来得及高兴,他的万历皇兄便又塞给他一封信,让他过去拿给陈沐。

  还叮嘱叶梦熊看好潞王。

  说的潞王心里挺害怕,总怀疑皇兄是真打算什么都不给他准备就直接就藩了。

  其实这倒是潞王想多了,万历确实打算让他回来的,只不过和潞王想象中的回还时间不太一样罢了。

  去年朱载堉给朝廷写了封信,信上提到东洋军府的宗室大学做的挺好,许多宗室子弟都学了一门不但能谋生,而且能造富百姓的技术。

  衣食无忧,且受人尊敬。

  这给万历带来极大的兴趣,这次派潞王过去,不单单是要他在陈沐召开天国大会时当个吉祥物——还要把他送进宗室大学去。

  学一门技术,亲身体验宗室大学的生活,规定他每月给万历写信,两年以后再放回来。

  如果这条路线没什么问题,万历甚至打算将来在本土南北二京也开设宗室大学,完成由宗学到宗室大学的宗室升学路线。

  而对于皇子,万历也所有考虑,宗学要上、经筵要讲、军事要懂,而且最好还要在继位前有掌政、领军的亲身经历。

  人总是有优越感的,处在皇帝这个位置上,尤其以万历志得意满的小脑瓜,他想当然地就愿意总结一下以前的祖宗们谁强。

  谁弱就不说了,但谁强他是能总结一下的,总结着就总结出个道理。

  人呐,还是得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