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第5页)
苏格兰的军队确实没有太多训练和严格的纪律,尽管看上去他们也排着类似瑞士人的小方阵,但就连风笛吹着军乐的调子都不能让他们步调一致。
有的快、有的慢,将严肃的阵线走出一道性感曲线。
即使如此,西汉联军的阵线上,各色皮肤的士兵没人敢发出嘲笑——这道曲线太长,长到望不到边。
层层叠叠的苏格兰士兵人头攒动,最前方的士兵裹着麻布,上身披一块、下身缠一块,提着或长或短的弓,站出两到三排。
后面则是五排甚至纵深更大同样装束的长矛手,他们每隔几个人就有一个提阔剑、穿半甲的剑手,剑手旁边还有一名持佩剑与盾牌的剑盾手,组成整个大阵。
间隔三四个长矛连队,就会有一个完全由肩扛阔剑与战斧的高地战士组成的连队,杨策在看见他们的第一时间就向麾下汉国火枪手下令,叫他们在敌人翻过水渠时重点照顾那些方阵。
再往后就没什么新鲜的了,无非是些骑在马上的苏格兰高地骑手与板甲骑士,尽管他们最吓人,不过有完整的大军团的西班牙方阵在手,杨策最不怕的就是骑兵。
就连北洋军都没有在正面战场上用骑兵击破过西班牙方阵,在杨策的想法中,这种大方阵只有一个天敌是火炮,但眼下英苏联军的集结速度太快,即使有火炮也跟不上。
敌军的弓手越过水渠,开始给杨策磕头了!
后面的人一排一排地磕头,而后提起兵器向前走出十余步,各自队长扎下旗子,拉开弓箭射出几支箭。
后续部队还在继续翻越水渠的过程中,两次试射已经完成,间隔约有百步,弓箭手们统一按照队长的命令将弓抬高到同样的角度、拉满了向杨策的阵线射来第一阵箭雨。
就在他们射箭丈量距离的同时,杨策的火枪手也架好了火枪将火绳点燃,汉国火枪手使用的火器杂乱,既有明、西、葡的轻型火枪,也有西班牙式的重型火枪,不过点火方式皆为火绳击发。
西班牙的火枪手就要好得多,前些年从新大陆回到西班牙的老阿尔瓦公爵推行国内的火器改革,如今方阵军团都用上了燧发点火的重型火枪。
这种打一两多重弹的玩意儿威力绝对强劲,不论穿什么铠甲都很难挡住,绝佳的射程、绝对的杀伤力能让被准确命中的人被射穿、被打烂、被砸死、被砸晕……鲜有活口。
难就难在命中。
成片的羽箭如蝗,覆盖杨策军阵前大片区域,为两翼包抄而上的部队创造机会。
汉国火枪手恪守命令,以散兵线火枪待发状态硬受了一阵箭雨。
不过西班牙连队就没那么好说话了,他们很清楚手上火枪的性能,几乎在敌军箭雨袭来的同时便在连队长官的命令下扣动扳机。
十个连队上百杆重型火枪先后打放,随后仅仅是走两步的时间又是一阵火枪打出,训练有所的西班牙火枪手依然使用后退射击的方法,速度比对面的弓箭手慢不了多少。
火绳枪组成的线阵间距要比燧发枪大得多,他们不站密集阵形,每个人都隔着两个身位,每个连队之前都有十杆火枪同时打放,即便如此,每次火枪打放出去,连队对面总会倒下两三个人。
在这个距离,重火枪对付不穿铠甲的苏格兰弓箭手,几乎每次都能打穿两三个人,也就是说,十杆火枪能有一杆命中就不错。
从杨策的角度上看,他并不觉得西班牙的火枪手在训练上比苏格兰的弓箭手好到哪里去。
他的火枪队在精准上就要比西班牙人好一些,毕竟他训练的多,有东洋军府与桑海王国的火药支持,他的火枪手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训练。
箭雨不间断地落入阵中,后退射击的西班牙火枪手很快付出极小的代价退出敌军射程,汉国火枪手依然立在原地,使他们与军阵脱节,好在他们的部队松散,被射中的几率很低。
西班牙人的火枪攻势非常强大,当上千杆火枪在十次轮射中喷出弹丸,仅以十分之一的命中率便把苏格兰弓箭手前线打出许多空位,使敌军产生动摇。
这个时代的火枪即使是类似手炮的重型火枪,除非命中头部与心脏,否则都很难直接把人打死,那些被命中的人倒地后不断哀嚎,只需要几个伤者就能将一个方阵渲染为人间地狱。
间隔很短的时间,西班牙火枪手再一次开始新一轮射击,在阵前打出大片硝烟,同时继续向后倒退,说起来西军的长矛手确实比较惨,这种远程射击非他们用武之地,只能一次又一次站在火枪手身后不停后退。
不过片刻,站在原地没动的汉国火枪手们便已被袍泽甩出三四十步的距离,而这轮火枪射击结束后,原本千人的汉国火枪手阵线也已经倒下近五十人。
终于,苏格兰将领意识到他们的羽箭很难在这种距离命中持续射击的西班牙人,而西班牙人却能不停伤害到他们,那些站在原地吃羽箭的士兵又以松散阵形迎击他们,再这样打下去对士气损伤太大,终于决定继续向前进军。
“传,射击,后退六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