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开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5章(第2页)

  “威廉,你的头脑灵光、口齿伶俐,要不了多久就会熟悉这些事,到时登台跑跑龙套,帮助演员提词,没准两年以后也能做演员或合格的剧本医生呢。”

  赵恩找的不仅仅是演员金米,还从剑桥找来了无神论者,自称黑夜派的克里斯托弗·马洛。

  这个年轻人和威廉同岁,但文化水平比威廉高出一座西敏寺方尖塔,据赵恩说,与其说他对剧本有兴趣,倒不如说他对大明人不信神明的态度深感兴趣。

  赵恩找到这个人,是为了让他试着写个剧本。

  真正的剧作家是罗伯特·格林,一位同样年轻但有诗人之称,有过剧本创作经验的人才。

  金米也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在伦敦郊外找了几个老演员,来帮他重振老剧场的名声。

  等他们到老剧场,已经有官府通过商人请来的许多工人忙着给这座遭受抢掠的旧剧院进行修缮,最多再有一个月就能投入演出。

  人与人的差别,有时比人和狗都大。

  金米、克里斯托弗、罗伯特等人忙着挑选准备取悦知府大人的新剧本,威廉无半分资格掺和进他们的议论之中,只能扫地、准备戏服、道具,或帮人跑前跑后干些杂活儿。

  除此之外就只能遛马了,好在老剧场旁边有座拳击场,看上去大明来的大人物对伦敦贫民窟的市井娱乐活动很感兴趣。

  他经常能看到那些身材高大、皮肤白皙、下颌强壮的大明士兵在拳击场上把伦敦的地痞流氓、老兵拳手揍得头破血流。

  不过在演员编剧们紧锣密鼓筹备工作并将没太多文化的威廉排斥在外的情况下,小威廉还是找到了一个他心里的关窍。

  那些鼻子长到天上、尾巴甩在地上,总使唤他买酒还不给他喝的文学青年们认为,用拉丁文与西班牙语就能很好地取悦来自大明的大人。

  但他一名喜欢打拳击的西班牙老兵在喝酒中得知,知府大人根本不懂西班牙语。

  为此,他每天会把牵着克里斯托弗的马穿过大桥与三条街道,去过去的西敏寺如今的汉文学堂上课。

  这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第二百六十二章

胭脂坊

  治理伦敦一开始确实累一点,不过一旦事情都吩咐下去有人做,倒也没那么繁忙。

  毕竟战争来得又快又短,几乎在人刚刚感到畏惧,没来得及让人习惯战争的存在,便已恰到好处地结束。

  如今的英格兰群魔乱舞。

  圣公会的大本营西敏寺被明军占领,先当厨房后做医院,如今又成了汉文学堂;国教式微,天主教跟着艾兰与西班牙的士兵漂洋渡海,在这座岛屿上死灰复燃,民情汹涌,要对清教徒展开清算。

  遍地的山贼流寇没了贵族镇压,今日在官府领了田地,明日卖掉田地再度落草,谁拿他们都没办法。

  就算是汤显祖是名扬天下的举人公,还在牧野县有过一年主政工作经验,依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入乡随俗。

  孔子有因材施教,汤显祖也有投其所好,远大的事情他无暇多顾,只要那些落草山贼还没成为叛军、乡野的百姓有东洋旗军代为看管农庄,一时半会他也没精力去管。

  管好伦敦城下刘志口中之刁民,不叫他们耽误城内的官衙建设,才是汤显祖心底重中之重。

  他们爱喝酒,别管是白山的葡萄酒、西班牙的雪莉酒,东洋的牧野酿还是哈瓦那的朗姆酒,官府统统打发船队带着一叠又一叠的东洋亚洲通宝去收购。

  他们爱妓院,知府衙门从普州参将应明麾下请来魏进忠,专门把伦敦下城所有妓院统合登记,推平贫民窟一片无人屋舍,建起八街十四巷,定名胭脂坊。

  计划将十八个持旧都铎王室经营许可的大妓院,六百七十名官方娼妓、两千四百六十散娼统合为青楼四十八家,发以官票准其经营。

  这事对不识字的魏进忠而言并不容易,因为在他的管辖范围内,温切斯特主教约束妓女的法律公文实在太多了。

  魏四爷连汉字儿都不识得多少,还指望他能弄懂这些字儿?全靠刘志、费三、百丽儿气急败坏地给他多方猜测、互相翻译、心电感应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