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第3页)
至于这些官差是怎么来的……他们发现铁轨没了,搜查周围没有马蹄、牛蹄子印,就有一排深深的脚印和跟铁轨差不多宽的犁地痕迹。
人家沿着草原上犁出的土皮一路就到了他家,铁轨就在院门口,麻绳都没解,再一看井边这爷们儿冒着大鼻涕泡打呼,曳撒俩肩膀跟胸口都磨破了。
失物与人犯俱在,很少有丢铁轨的案子这么容易破。
后来就叫他选,要么去当刹车户,一辈子都干这个,月银九钱,吃住都在青龙上,一个月休息六天,能回趟家。
要么就去当炮兵,跟着西征部队去运炮,可能三年五载回不了家见不到老娘,弄不好还要把命丢在战场上,不知肥了谁家的地。
这么一比都不用选,肯定要去当刹车工。
老娘说他是汉人,就算出口外讨生活也不能跟鞑子婆娘串种,结婚他这辈子是不指望了,就想着能给老娘养老送终,也算没白活。
刹车工吃住不愁、一年能攒十两银子,每月能抽时间回家看看老娘,还不用给地主交抽也不必给皇帝交税,没有再合心意的事了。
原本都去集宁新修的煤站准备上车了,却被集宁出口火器铺那个叫王越的军爷拦下来,听了他的事极力突击,都会带人撤退避让。
毕竟装备造价都不一样,谁吃饱撑的拿T-34一对一找虎式单挑啊。
北洋骑兵从来不强调个人勇武,在战斗中也极力避免骑兵彰显个人勇武的行为,也正因如此,才让武装到牙齿、对他们有威胁的骑士总吃瘪。
因为这帮贵族在应明看来就是俩极端。
要么怂的不行甚至厌战,就像早前普利围城时出征就带一支箭、在城下拿长弓射出去就骑马回家的那种。
要么猛的不行不畏生死,凭马重加厚两军对阵初初接战就撕开缺口猛冲,什么都不怕。
而且毕竟在部队中这种玩意属于少数,真被单对单逮住了算运气不好。
可搁在上杉景胜的赤足队身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他们的刀、矛都无法对骑士造成伤害,那些玩意对布面铁甲都得砍刺半天碰运气,更别说防护部位更加全面的铁王八了。
但在剿匪战斗中,景胜赤足队几乎等于无敌。
北方叛军好歹还有苏格兰明晃晃、法兰西暗搓搓的提供支援。
南方叛军跟他们比起来惨多了,就是一群傻乎乎的农夫跟着坏极了的贵族起兵,而且贵族连兵器铠甲都无法给他们配齐。
说是剿匪,一点都不夸张。
虽说赤足队在体格上矮小了些、也瘦弱了些,但兵器、战术、胆量、素养都要比叛军强大太多。
剿匪半月,送到伦敦的战报厚厚一叠,让应明觉得自己手下是一群神仙。
俩德川氏出身的低级武士脱离百人队说要出去打猎,带了四个足轻,其实是想去附近村子趁机抢劫弄点财物。
六个人闷头进村,谁知道运气不好,就在半个时辰前盯上的这村子刚有一伙叛军进村抢劫,被人捷足先登。
俩人顿时火冒三丈拔刀就追,他妈的同行是冤家呀!
别看上杉景胜是上杉卫的头目,可他麾下的武士最多的都是来自德川氏,主要是来自三河的穷鬼武士。
大明东征也好、西征也罢,日本的各路诸侯出力极大。
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万历册封的大王足利义昭、将军德川家康对许多诸侯都不放心。
跟着明军出征——这基本上就等于流放。
除了上杉谦信当年是真想撵着明军出征,别人几乎没大名带队从征的,都是被大名指名道姓地派出去。
别人是派战争中后归附的地方豪族、不听话的小头目出征,就德川家康不是,他是诚心实意地要把三河武士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