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幸存者偏差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第4页)

  作者有话要说:

  ①栈是一种数据结构,一种在同一端插入和删除数据的线性结构。先push进去的数据后pop出去。

  ②选美比赛博弈,又叫“美数猜”,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来的,“专业投资大约可以比做报纸举办的比赛,报纸上发表一百张照片,要参赛者选出其中最美的六个,谁的选择结果与全体参加竞赛者的平均偏好相似,谁就可能获奖,在这种情形下,每一个参加竞赛者都不选他自己认为最美的六个,而选别人认为最美的六个。运用智力,推测一般人心目中认为的最美者。”

第3章

韬光养晦

  没人想不明不白地死去。

  安无咎此时此刻的目的和在场的所有人一样,成为游戏里的幸存者。而在这一场热身赛里,他需要做到两件事。

  1、不可以获胜。

  2、不动声色地促使杨明获胜。

  输其实很简单,选个1或者100,必输无疑,但太扎眼,一看就是自我放弃。这场游戏难的是输得不明显,要让杨明和其他人通过结果相信自己其实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强”,这样一来,其他人对他的恐惧和防备才能有所减轻。

  稀薄的雨水落到圆桌上,裹着化工原料和泥土的气味,真实得可怕。

  时间不多了。

  以正向思维玩这个游戏,原本的目的是要通过分析,预判他人的结果,使自己所选择的数字更加接近所有人所选数字的均值。

  那反过来呢?

  他想让杨明成为最接近均值12的那个人,就需要预判其他人的数字和杨明可能选择的数字,最终决定自己要写哪个数。

  要达成想要的结果,安无咎需要尽可能猜中每个人选数字的范围。

  选项在1到100之间,假设这场游戏有足够多的理性人参赛者,多到可以忽略个人取向,那么猜得的数字会在1到100之间呈现均匀分布,则平均值在50左右,取12后,可选择的数字就进一步缩小,从[1,100]变成了[1,50],选50以上的就不可能成为均值的一半。依照概率或是中位数,大家普遍会猜中的数字则是均值50的一半,也就是25。

  选取25以上的数字,获胜的几率就会大打折扣。

  选择太大的数字,在心理上会造成负担,会害怕自己成为被平均掉的人,在这种心理下,选择更小一点的数才是安全牌。

  但这只是第一层逻辑。

  如果大家都意识到这一点,且遵循这一层逻辑,选中的数字将会普遍落在25以下,这样一来,最终均值的12又向下转移,变成12.5左右。以此类推,再下一层就是6.25……

  处于第一层的玩家会猜自己心目中的均值12。

  第二层的玩家则会猜他认为他人心目中的均值12。

  甚至是他们认为的、其他人认为他人心目中的均值12……

  随着玩家逻辑层次的深入,最终猜的数字将越来越小,直到数字1,因为没有一个玩家会认为其他人会选择比自己还要小的数字。这种平衡状态就是纳什均衡。

  所以这个游戏最难的并非猜平均数,而是猜目前场上八名参赛选手的思维模式究竟在哪一层。

  因此在得知游戏规则以后,安无咎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观察上,这是他能够在短时间获取陌生人情报的唯一方式。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很大程度上靠后天形成,取决于人生经历、受教育方式,思维模式又会反过来影响他的穿着打扮、为人处事。

  刘成伟没上过学,没有接受过基本的教育,大概率不会知道博弈论。

  安无咎看了一眼刘成伟,发现他并没有果断写答案,而是抓耳挠腮很努力想了一阵子。

  但拿到这种题,总能想到该选靠近中间的数。刘成伟的水平,选认为均值为50的概率是最大的。

  看向其他人的时候,安无咎忽然意识到,自己醒来时面板上显示的是第五关,不知道其他玩家是否也是一样,但至少有一点可以——没有人是新手。因为没有一个人过分慌乱,对规则不熟悉,看到犯规者被枪毙也没有人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