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带着导师拿诺奖(第2页)
大楼中,南大的校长谈绍元正在处理着手中的公务,看到徐川到来,他快速的站起身,脸上带着笑容,热情的欢迎道:
“哟,稀客啊。什么风将你给吹来了?”
谈绍元笑呵呵的起身走向壁柜,从里面取出来一罐自己都舍不得喝的茶叶,准备泡茶。
徐川笑了笑,道的:“主要是有两件事,想麻烦一下学校。”
谈绍元笑着道:“徐院士尽管说,只要咱南大能帮得上忙的,那自然是义不容辞。”
徐川也没拖拉,直接开口道:“也不是晋升的必要要求。
在那个时候,国内的顶级刊物很重视文章的评价,是高标准且有原则的。
但到了后来,高校扩招,硕士扩招,博士扩招。在期刊上发文变成了学生毕业、教师晋升、年终评奖的必要条件。
投稿与发稿做成了一门生意,而且核心期刊永远不愁没有稿源,卖方市场是永恒不变的。
在人情社会和根深蒂固等观念下,毫无疑问期刊方对作者和文章实行“双标”。
帽子人才直接邀稿,教授投稿优先,有国家基金支持的优先,硕士一作的稿件不收,二本院校讲师的稿子也不收。
以至于后面在引入sci评价体系后,广受国内广受高校和学者欢迎,也给华国科学界带来了强烈震动和深远影响。
这不仅仅是因为sci是英文的显得高大上国际化,而是国外的同行评议、双盲评审,相对而言会更公平更透明,是一位专心做学术的人所需要的。
国内的期刊,老实说很大一部分已经烂到骨子里了。
而对于学术界而言,顶级期刊就代表着权威,代表着影响力,也代表着毕业、晋升评奖的必要条件。
当然,在基础学科领域,西方国家掌控主流的发展也是原因之一。
几乎绝大部分的顶级论文都默认使用英文,这代表着学术界前沿的理论和科技,如果你不适应英文的话,那么必然会落后。
种种原因加起来,国内的学术期刊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件很‘摆烂’的事情。
尽管上面也一直都在努力,但对于国内的学术界而言,始终没有一家顶级的期刊是所有人的遗憾。
ps:晚上还有一更,月底了,求个月票!
另外,八尾统计了一下之前一些大佬们零碎的打赏,准备一点点的加更,不过因为时间跨度比较大,可能会有一些统计不到的,抱歉了,届时没有统计到的我统一加更一些。
(づ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