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在月球上搞土木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第2页)
其具备的航天运力,其他国家加起来再乘以十,甚至乘一百倍都追不上。
但在面对一颗类型行星的改造这种庞大至极的工程时,这点航天运力依旧还远远不足。
所以徐川需要一边继续制造航天飞机的同时,一边想办法通过其他的手段节省航天运力。
至于为月球的大规模移民提供部分必备条件,则是因为月球上的生活垃圾!
遥远在距离地球近四十万公里之外的月球上。
“这里可真荒凉啊。”
穿着月面宇航服,一片灰茫茫的月壤上,透过头盔看着月面的一名叫邓意蕴的年轻男子感慨说道。
虽然说他并不是的处理方式提出质疑。
毕竟月球上又没人,也没生命,垃圾什么的暂时先随便丢着不好么,未来再来处理就行。
但火星细菌感染事件发生后,各国的专业也对生命的顽强重新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月球的环境虽然恶劣,但如果是厌氧菌,在有充足的营养物质面前也不是没机会生存下去。
安全起见,也作为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率先走在太空开发道路上的大国,他们还是有必要处理好太空活动时造成的各种遗留问题的。
而且,处理好在太空和月球活动时造成的各种遗留问题,比如垃圾的处理,也是大规模移民的条件之一。
月球上目前活动的人数被相关领域的专家建议在两千人以下,不仅仅是因为衣食住行的物资运输压力。
也是因为活动人员过多会导致大量的生活垃圾堆积如山。
如果未来不想生活在垃圾里面的话,还是要想办法解决的。
或许等未来月球上的工业基地形成规模化后,建一座垃圾处理站是个很好的方式。
但现在还不行,他们没那么多的精力与航天载荷,也没那么多的各种分解处理资源浪费在这些事情上。
相对而言,直接打包送回地球反而更快捷一点。
当然,前提是那个正在修建快要完工的月面质量投射器真有那么给力,一次性可以将五十吨的物资直接打到太空上。
否则还不如先留在月球上等未来再来处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