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找墓去了(月票加更3/4)(第2页)
他顿然放下笔:“玉的?”
“对,玉的?”
“谁的?”
“林思成说,暂时还不清楚!”
王齐志断然摇头:不可能。
帝后下葬,遗策必为玉简。只有大臣下葬,才会用木觚。
而西汉帝赐给大臣的玉温明,两只手就能数的过来。林思成只要看遗策,只要数数帝赐葬器的数量和种类,就知道是什么规制。
从而也就能推断出,东西的主人生前任的是什么官职,继而也就知道主人是谁。
但为什么要瞒着叶安宁?
总不能,这小子又没想着干好事,就像去杭州那次?
看王齐志皱着眉头,单望舒拿指头捅了捅他:“玉温明,那是什么?”
“汉代皇帝死后,覆盖在头部的玉匣!”王齐志比划了一下,“像个盒子,顶部内嵌铜镜,意为‘以镜镇魄,引魂升天’……
这一樽虽然是玉的,但应该不是皇帝的,因为遗策用的是木觚。我估计,应该是哪位重臣,比如卫青、霍光?”
单望舒恍然大悟:“很少见吧,怪不得我没印像?”
“何止是少见?汉书加史记,有史记载的拢共也就十来幅。如果林思成没有看错,这应该是迄今为止,
找墓去了(月票加更34)
因为因屋及乌,过于感性:这两个人光想到林思成花了十二万,却没想过,这东西是不是还有隐形价值?
就像林思成把那件八万的青铜鱼还给盗墓贼,盗墓贼却给他找回来了价值几十上百亿的徐谓礼文书。
两者是同样的道理:光是一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头衔,十个十二万都换不来。
看,一级文物,国宝中的国宝,这么重的见面礼,博物馆即便是想拒绝,是不是也不好意思当即说出口?
当然,没这顶盒子,省博也不会拒绝,因为林思成的水平是真的高。唐代金银工艺复原技术的意义和价值也足够重。
但双方的合作关系是不是因此而更稳固?
暗暗感慨,他又拿出手机。
单望舒瞄了一眼:“这么晚了,你还给林思成打电话?就不能明天问?”
“你不懂!”王齐志摆了摆手,“我直觉这小子没干好事?”
单望舒嗤之以鼻:“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