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崩拳的奥秘(第2页)
(二)得明师后,总要虚心求教,往深处追求,对师要心地诚实,方为练武之宗旨。
(三)艺成之后,不邈视他人,……以义气相待,不逞自能,或与高人比较武术,点到为止,胜负自知,外人难分,以便保存对方名誉。
(四)练武之人,最宜注重道德,为国尽忠,为双亲尽孝,对友要信,对师要恭,见义勇为,当仁不让,方不愧武术家侠义之本旨。
(五)功夫成后,切忌奸淫妇女,欺压良善,劫夺财产,伤残世人,胡作非为,违拗师长,结交匪人,开口骂人,口出妄言,犯者不得善终”
——孙锡堃《八卦拳真传》”
门规的形成,无疑对拳种的传习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作为某一门派的管理条例,被严格执行。
与八卦掌门规相比,少林门门规就显得更为严厉一些了。这主要由于少林武术系佛门所传,综合了佛门悲悯戒杀以及与世无争的思想,故少林门规历来在武林中影响深远。
历史上少林门规有过两次增删演变。
1、一次是金元时期之觉远上人,深感当时“遁迹空门者,流品甚杂,……若不严立戒约,则劣习流传,将为世人所诟病”(尊我斋主人《少林拳术秘诀》)。
乃立少林戒约微言,凡十条,“自此戒约倡立后,而缩衣之徒,始渐趋于慎重”。
2、另一次是在明末清初。清兵入关后,明室遗老,忠烈侠义之士,深感种族沦丧之耻,纷纷遁入空门,借少林佛门净地,研习技击,蹈光养晦。
习者深感旧时少林戒约已不适用,遂重新增订。除一般武德规范外,增加了一些包含民族意识在内的内容,如“肄习少林技击术者,必须以恢复中国为志意”;
“少林技术之马步,如演习时,以后退三步,再前进三步,名为踏中宫,以示不忘中国之意”;
“两手作虎爪式,以手背相靠,平与胸齐,用示反背相族,心在中国”。
这种武林门规与民族意识相结合,在近代武术史上各派门规中都屡屡可见。
武林班辈有何讲究?
武林班辈,是武术界师承传递的辈份依据。班辈的规定,一般由某一门派祖师订立,后代传人依其质序,互相授受。弟子投师拜帖后,必须恪守排辈长处之分。
形意门初由始祖姬隆风立十字班辈,清成同年间,复由郭云深、刘奇荫议定,增订为四十字班辈,曰:“武尚海疆新,穆斌黄族强;仁义似天重,慈悲如海量;礼让从先进,儒道循宗兴,谨守圣贤钵,传华亿万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