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伤人于无形的“提坠劲”(第2页)
不是传武上不了擂台,而是真正的打法会的人太少了
环境造就高手
擂台上的高手一定是练自由搏击的多,民间的高手一定是练传武的多。
笔者这个观点不是从“功夫”角度出发,而是从“应用环境”层面剖析。
其实传统武术在冷兵器时代主要为战场服务,故为“杀人技”;
但武功换军功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更多的人是健身是兴趣爱好,是业余中的业余。
现在传统武术更多的是演法和练法,所以各种套路形式较多,真正的用法和打法精通的人很少,传承下来的也很少。
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武术已经传承断代,还是有极少数人掌握真正的实战技法的,至少我还是相信高手在民间。
传统武术vs自由搏击,就好比“鸡跟鸭打架”一样,鸡在水里是搞不过鸭子的,但鸭子上了岸也不一定是鸡的对手。
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高手。
成都人走太极猫步可能比不过重庆人,因为重庆人上坡下坎的环境造就了他们的腿力就比成都平原的人要好得多。
练习自由搏击的,天天在擂台这样的环境训练,他们习惯了呐喊、灯光和戴上拳套的感觉;
练习“传武”的一般上台都很陌生,有的还紧张,戴上拳套功力减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你没有顶级高手的穿透力,你的打击力就会被拳套冲消掉一半);
所以,除非你是顶尖高手,能适应任何环境的实战并完全发挥出自己平时训练的水平,否则很难获胜。
反之,自由搏击的走下擂台也不一定是练传武的对手;
因为自由搏击者他们习惯了擂台上的环境与各种规则;
而民间传武者更擅长各种“生死决”的打法。
所以,想上擂台的传武者首先得从环境适应化训练开始;如果你不想打擂那就另当别论了。
功力不等于实战
有一年春节我约了几个拳友相聚交流。
其中有一个拳友是练传武的,他一掌下去断了八匹砖,硬功夫是不错的;
我一当侦察兵的哥们当时表示和他友好切磋下,传武的架子还没摆好,他已经中了兵哥一个高边腿,差点被ko在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