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3章 真假参半(第3页)

跟着四十岁左右的男人一起到了五楼的一间大储物室,一名年龄看上去差不多70岁左右的老年人对他们几人说道。

随后,大家开始看了起来。

房子里面靠墙摆放着的都是没有柜门的柜子。

这些柜子的隔层上放着很多瓷器,摆放的比较密集。

瓷器的种类,有罐子、笔筒、花瓶、盘子、香炉、高足杯、提梁壶、茶壶、碗、粉盒等很多种类。

它们有青花瓷的,也有彩瓷的。

年份有古代的,也有特殊年代。

常顺简单估算了一下数量,看上去有两三百件。

从刚才观察的情况看,他发现这里的瓷器,有真有假。

真假参半。

毕竟之前的收藏者,搞收藏的年代算是比较早,在八九十年代,还是能够遇到一些真品的。

往后发展,收藏的人越来越多,假货也是一天天的被人制作出来,想找到真货也越来越难了。

看了之后,常顺之所以这样评价,也是以他捡了那么多的瓷片、一线寻宝的直觉来进行分析的。

虽然老太太说可以上手看,但常顺却没有上手。

不过在刘老板、沈老板、李老板、周老板他们上手看的时候,他却是靠近跟着看了下。

里面有几样官窑底款瓷器。

大家看了后,相互讨论了一下,都说不对。

比如说一件雍正官窑一束莲青花缠枝花卉纹盘,它的底款,是篆体,不是手写的,而是用专用的印模印上去的。

为了大批量生产。

又比如一个康熙霁蓝釉官窑碗,底足黑乎乎的,有明显的做旧痕迹。

其它的那些精品瓷器,同样有类似做旧的情况。

当然,也不是说完全就没有真品。

除了官窑,部分精品瓷器,也有少量的真货。

“这些瓷器,你们想卖多少钱?”

等差不多都看完,了解清楚情况后,沈老板问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