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5章 我以为他只收旧货呢!(第4页)

老座钟,100元。

两瓶老酒,500元。

中医老铡刀,50元。

“保卫和平”提梁壶,100元。

两幅书画,800元。

清末民国时期的老照片,100元。

财神木雕版,50元。

其它民俗类旧货,400元。

旧书,510元。

旧衣服,80元。

共计:2690元。

买完东西,付了钱,跟他们又聊了几句,说弄到了东西再联系,常顺就开车离开了。

中午他是在这边的拆迁区附近一家餐馆吃的午饭。

饭后,他先去了一趟“桦枡花苑”小区,把上午购买的东西,自己不想售卖的:

萨克斯、装过裱的道家符箓、玉鱼、两瓶“杜康老酒”、清末民国时期的老照片、刘旦宅书画放在了这边的房子里。

因为时间有限,下午并他没有在这边逗留,而是打了刘老板电话,把车上放着的购买的其它东西都送去了他的店铺里。

现在虽然有人搬迁,但搬走的人依然不够多,常顺的打算,还是等晚点住到yp区后,再到这边的拆迁区好好逛逛、多寻宝。

上午购买的东西,除了放在房子里的那些以及旧书、旧衣服没有售卖,其它的,他都卖给了刘老板。

这次出门买东西,不算买老郑的玉鱼,买陈、柴、赵三位老板的,他花了差不多9000块钱。

而卖给刘老板,价格差不多有元。

做生意,特别是古玩生意,这年头对半赚,并不过分。

常顺买的东西,他心里清楚,售卖给刘老板后,对方肯定也会赚钱。

特别是老窗帘、寺庙打坐用的红木垫子、釉上彩冬瓜罐。

这三样,只要操作好,至少也是对半赚,甚至几倍的利润也有可能。

毕竟这年头,古玩还真没有固定的价格,圈子不同,遇到不同的人,差距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