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大明的荣耀,不只在碧海之上!(第2页)
无数请战书如雪片般飞向帅帐,字里行间满是士兵们改变命运的迫切——有人想为久病的母亲抓药,有人盼着赎回被变卖的亲人,更多人渴望挣脱世代为农的宿命。
当出兵西域的消息传来,整个骑兵营地瞬间沸腾。
傅忠立于点兵场,五万将士身披重甲,十万战马昂首嘶鸣。
“但战场不是儿戏!”傅忠突然压低声音,语气变得凝重,“吐鲁番的骑兵擅长奔袭,哈密卫的地形易守难攻。”
“可咱们是谁?是大明最精锐的铁骑!是能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中训练的钢铁之师!”
“咱们的战马踏过最深的雪,咱们的弯刀饮过最烈的风!”
傅忠驱马向前,在阵列前缓缓踱步:“有人说冬天不宜作战?笑话!咱们训练时,哪个不是在雪地里打滚?哪个没喝过带着冰碴的马奶?”
“粮草?水泥官道直通前线,甘肃的粮仓堆得比城墙还高!后勤无忧,将士们只需握紧手中刀,踏破西域!”
“这次西征,是咱们证明自己的时候!”傅忠举起佩剑,指向西方,“是男儿,就用战功说话!是勇士,就把名字刻在大明的功劳簿上!”
“等得胜归来,咱们要让全天下知道——大明铁骑,才是真正的王者之师!”
“杀!杀!杀!”五万将士齐声怒吼,声震四野,惊得远处的狼群都纷纷逃窜。
傅忠望着麾下的铁血之师,心中涌起万丈豪情。
他想起两年前接下训练骑兵的重任时,皇帝那句“朕要你练出一支能横扫西域的虎狼之师”,如今,终于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刻。
说实话,傅忠心里面也一直憋着一口气。
京城勋贵圈里,“水师四大将”的名号如雷贯耳。
李景隆与冯诚率领的南洋水师,三年间踏平十六国,将大明的龙旗插上马六甲海峡最险峻的礁石。
他们带回的不仅是满舱香料宝石,更开辟出连接印度洋的新航路,朝堂上每一道关于南洋贸易的旨意,都裹挟着二人的影子。
而东海水师的邓镇与常升更甚,他们驾驭着福船跨越万里惊涛,在美洲大陆竖起界碑,如今西方商队的贡船络绎不绝,连皇帝案头的玻璃器皿都是他们贸易的见证。
相比之下,陆军将领的处境愈发尴尬。
徐辉祖镇守北疆,虽在草原之上铸起了大明的塞上长城,却总被言官批作“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常茂戍守西南,平定苗疆叛乱的捷报在水师开拓新大陆的光芒下黯然失色;汤鼎更憋屈,率部修筑千里驿道的功绩,远不及海战缴获的战利品来得震撼。
傅忠记得去年中秋宴,当邓镇炫耀着威尼斯商人进贡的自鸣钟时,满座勋贵的目光都聚在那精巧的机械上,他谈论漠北练兵的声音,就像被风卷走的残叶般无人问津。
他想起上个月收到的密报,说李景隆正在筹备第二次远洋,目标直指传说中的西方各国,从西方一直打通航线。
这个消息如同一把淬了毒的匕首,狠狠扎进他的心里——难道陆军将领,就只能看着水师在碧波上书写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