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2页)
“将军。
”一扫惺忪睡意,欢快起来。
丰隆晚看他一眼,又顾自用脚勾起脚下的石头,搓搓磨磨。
士兵折身去拿锣鼓,一阵震天响的惊醒,士兵整齐划一的站在营账外,两万人,披盔戴甲。
初升的朝阳照在盔甲上熠熠生辉。
丰隆晚慢悠悠地走过去,一个挨一个得与他们对视,试图找出任何一丝有焦虑疑惑还有不自信的神色。
走过去,没有,除了坚定什么都没有。
肃穆的表情,坚定的眼神,刚强的骨肉,不屈的精神,是丰隆军长胜的原因。
如果有一个人的眼神不对,就会引起军队小团体的氛围低落,届时,整个军队军纪就会涣散。
这个道理,丰隆晚一点一点悟出来的。
“归家的可有回来的?”丰隆晚在结束金朝以后,允许士兵回家,她知道有的士兵回家就不会再回归,她也不在乎,因为他们是功臣,应该有选择权。
参军应声:“归家108人,回来107人。
”“另外一人,家里妻子生娃娃,要过些时候回来。
”丰隆晚应声:“行了,知道了。
”参军:“将军,今年又不用招兵了呗……算上边关三万人,五万人绰绰有余啊。
”丰隆晚冷眼逼仄穿过参军的眼睛。
“招不招人我说了不算,我都不算,你凭什么揣测这种事情,说好听了叫为军队,说不好听,落别人口舌,说我丰隆军谋逆之罪名,我丰隆军万水千山,拿血拼出来的前途,让你一句话送了西,赵参军,怎么处罚你?你说!”赵参军行军礼,“将军,我甘愿领罚。
”“给全军士兵擦洗盔甲,期限三日,拿不下就罢了你职。
”“是。
”丰隆晚回了营账,两万士兵站在烈日下,浩然不动,巍峨如山。
直到她处理完军务,写了封信让人快马送到边关高远手中。
听到悠悠一声:“散了吧。
”接着从营地门口送进一辆牛车,牛车上拉着牛羊肉,已经烤好的。
众士兵反应过来:“原来是将军的投喂。
”但似乎想起参军的事,大家伙明白,只要不打仗,丰隆军就处在水深火热之地,上面会压制,自己如果没有自制力,早晚小命归了西。
”因为内外都是要命的,他们是刀口舔血的鬼,已是在地狱,唯一的期盼就是丰隆当家人长胜。
只要有丰隆家,就有丰隆军,有丰隆军,北朝必安。
众人看看自己因为安逸长出来的几斤肉,又生生遏制住贪婪的欲望。
笔直如松地站着,一人不动,其他人不会动。
饿,饥饿………空唠唠的肚子,心生烦闷。
丰隆晚坐在一边,一边大口大口啃着羊肉,一边逗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