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4页)
爹不亲娘不爱的就是孟万全与李大胜他们跟的谭帅。
谭帅跟皇爷都曾是前朝同殿,早先起兵的时候,他们还私下有过争端,只可惜老谭家能人不少,古怪人也颇多,就拖了后腿儿。
如此,他们虽是有功之臣,却谁都知道,他们排在皇爷心里垫底儿的地方,以后也未必能得到重用了。
再有,常连芳说的这位鼎臣先生,他身后代表的就是南派江湖,这些年他们打压的就是为前朝出力的北边江湖……
这都不打仗了,还奔着那砍砍杀杀的事儿去,这不是傻么?
看常连芳面色难过,孟万全便拉住他的手臂道:“你看你,大火烧在半山,您又是哪家顶门的梁头?来吧兄弟,看看这是谁啊!!”
他说完,拉着常连芳就来至陈吴氏面前,一边走一边还喊了起来:“老奶奶哎,您瞧瞧这是谁啊?”
陈吴氏正在瞧热闹呢,就听到孟万全招呼她,等到那两人近前她仔细端量,也笑了,道:“呦,哎呀!妈耶!嗨~这不是花儿么?这不是花儿么?你咋来了?”
第14章
泉后庄宗祠庙门口,乔氏拿着一团儿乱棉线找头儿,一堆没事儿做的妇人纷纷聚拢在她身边帮忙。
这乔氏今儿穿着一件元色窄袖里衣,外套着一件半新不旧的竹青夹棉袄子,她是个利落人,天生漂亮可人是一桩儿,那家里家外一把抓的伶俐劲儿,也是谁都能看到的。
人家什么时候出门见人,那身上都是边是边儿,角儿是角儿,一头青丝都要抿的立立正正,半根儿杂发都不会翘起的讲究人。
这女人出来进去,从来都笑语嫣然,对人客气,有进有退有礼有节,就总能衬的陈吴氏尖酸刻薄。
昨晚老太太自顾自的走了,乔氏这心就开始不安,她本就是个想得多的,就直觉那小媳妇不是个东西,虽她都没跟自己多说过半句话,可是老太太便轻易被她收拢走了?
老太太什么样儿,还有人能比她清楚?
好日子从此就没了?那她的全节儿该咋办,还有家里的老娘跟哥哥,这个月也不知道咋煎熬呢。
辗转反复,乔氏就起了个大早,从家找出从前收起来的一些乱棉线,又拢了一堆儿碎嘴子,在祠堂门口做起活来。
那些妇人本就闲的起绿毛儿,一招呼便都齐齐的来了。
郭杨氏嘴巴里嚼着盐豆子,一边找线头问乔氏:“兰香,你从哪儿倒腾到的这好东西?还?真给我们啊?”
打乔氏跟老四开始过,她就没有这样大方过。
乔氏笑的贤淑,她先晃晃背囊里熟睡的喜鹊,回过头却一副拿你没办的样子说:“给你了,给你了!好叫嫂子们知道,这个我是被骗了的,这不是昨儿我在路口看那难民可怜,你们是没看到呢,那些小娃儿,哎!都是做娘的,谁能落忍?
她做出不忍的表情叹息:“哎!满满一碗豆儿我从他们手里换了半车棉线儿,好么!回来就上面几束是好的,这下面都搅合成啥样儿了!我一个人指定收拾不过来,可这丢了糟蹋东西啊……不提了!嫂子们就做做好事儿,谁缠的团儿,谁拿回去,就当帮衬我了。”
大家一起笑了起来。
能讨便宜,还能找到打发时间的营生,这几位算是受了乔氏好处,言语之间便奉承起她来。
她们在这边忙活,那伤病营那门口的热闹自瞒不过。
看到了,便有那常不讨人欢喜高婆子说:“咦?原来是这样儿的线啊?我当是什么呢!你们不知道!从前我们府城官衙定季节收,上好的棉儿一两一百二十文儿,像是这种棉线儿,那都是十五文一两的下等棉儿纺织的,你可真舍得,一碗豆儿就换了个这?”
府城,你们不知道,这是高氏惯常说的不中听话,人家白给的还要挑拣,忒没意思的一个人。
从前乔氏根本不搭理高氏,可今儿她招呼她了。高氏从前就羡慕乔氏这一帮人,来去随队人家那是互相帮衬,落脚之后,人家又爱在一个地方呆着做伴儿。
可惜,她越是抖自己的本事,就越发的没人搭理她。
没人搭理高氏这一套,高氏便心里别扭起来,嘴上就更不中听了,她点点下巴对乔氏说:“那是你家老太太吧?”
乔氏停了手笑着看看那边,没事儿人一样包容的答:“可不是我们家老太太!大清早人家就裹着几块布出去了,说是给臭头媳妇儿置办新衣裳呢,小孩儿一样!从前都是我端吃端喝的,现在看到小的,她就给人家端吃端喝,还不许我说呢!呵~你们说,我们老太太可像不像那家里的老小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