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十贯娘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6章(第4页)

  老人家那会子都说,榆树娘娘是咱本地仙,就百泉山上榆树林里住着,每当山下有饿死的人,她就要剥皮下山挽救黎民百姓了,前几年那好大雪,这事情你们都记的不?”

  七茜儿幻想下自己剥混帐老子的皮,便打了个寒颤。

  卢氏指了半圈人,无数人点头作证确有此事。

  那年天寒地冻,雪高没膝,又死了那么多人,人家娘娘下山救了一冬日饥民,这事被咱皇爷知道了,就感动她家不容易,开金口玉牙才赏了庙,让供奉一下。

  不然,你当皇爷吃饱了撑的他好端端的给个庙?”

  “哈~!”

  七茜儿能说啥,她是啥也不能说啊。

  看她满面不屑,卢氏就给了她一巴掌道:“你可怀着一个呢,可不敢胡说八道啊,你就住在人家娘娘山脚下,那远处的听不到,看你这不愿意的,人家可听的到的。”

  七茜儿撇嘴,她翻身坐起想喊一句,没得我自己还怕了自己不成?

  却不想张婉如又继续道:“这不是前些日子,咱庆丰城看娘娘庙的那个老丐头就说了,咱娘娘托梦给他了,说她家代代脱皮,尤其前些年实在剥的太厉害,就有些影响了修炼。

  娘娘说了,这世上的东西都是一来一回的,庆丰城周围的人家若有不穿的旧衣鞋袜,不用的旧物,便拿出来托给庆丰城的乞丐代支摊代卖,你得十个钱便舍给乞丐两个钱算作施舍,是很积德事情呢,其实这个庙会前朝有过,只是打仗呢,就不办了。这不又是五月初一了,照老例庆丰要开榆树娘娘庙会,周围五百里都要进城卖旧物……这是个下辈子积德的事情嘞。”

  卢氏点头笑笑:“就是这么说,得亏我机灵,早就知道这规矩,早就派了伙计街上抢了两个小丐回来吆喝旧物,等晌午过了咱就都去我那破铺子二楼坐坐,席面我也定了两座!

  跟你们说,今年托榆树娘娘保佑,咱春雨好的跟肥油一般,府尊老爷高兴,就招了本地行会,练了千面鼓接娘娘巡街呢,我家那地方高,正好能看到娘娘神位过去,各位奶奶可一定要去啊。”

  终于知道怎么回事了,七茜儿摇摇晃晃捂着肚子站起来,她扶着四月手要往家里走。

  后面有人问她要往哪儿去,她说回家收拾旧物,也抓个~乞丐给她吆喝吆喝。

  找不到陈大胜,那老丐头,她死活这次也要打一顿的,不然她不活了。

  只回到亲卫巷子口,便看到老太太那边的婆子过来请,说是姜竹庄的亲戚们来了。

  这,这……这,小庙会哈,咋就把姜竹的亲戚惊动了?这就怪不好意思了。

  七茜儿扶着四月的手刚进了院子,便听到一妇人嚎哭的声音。

  恩,这个声音也是熟悉的,常常能听到。

  那不是族人都安排在姜竹那边了吗,这姜竹的亲戚便把老家的妇孺,孩子都接到了这边享福。

  哭的这个妇人是伯爷爷家的外甥媳妇,她来走的是婆家亲戚。

  其实照老理,人家本有娘家亲戚走的,她表姐是家里二房的媳妇,就是二伯娘,大勇堂哥他亲娘。

  乡下人都认亲戚,偏偏这位的亲戚死了,只能依靠伯爷爷的关系跟这边走,她就心里有气,加之老太太是个卖富喜炫的,每次姜竹那边的亲戚来家里,她就要展示自己的金簪簪,银镯镯,红缎袄袄,老绸的裤裤……

  她这样,人家能不嫉妒么,简直眼红死了,大家还没有办法。

  这妇人心里妒恨到极点,也就是坐在院里哭她表姐,家里的二伯娘,大概的意思大家都懂的,我才是你家实在的亲戚,你们可要对我好一点儿,这事我必须来一次,提醒一次。

  如此,这位每次来都要坐在院子里哭一场。

  “……我苦命的姐姐啊,你嫁到老陈家,吃没你的吃,喝没有你的喝!你生儿养女大功绩,你过的不好受寒饥,我还给你做过一碗汤啊,你说很好喝啊,下次还来喝啊,你就来不了的,升了天儿的我苦命的姐姐啊……你就看看吧,你的儿他做了官,你是什么好处都没沾上啊,我的亲姐姐!!我粘心儿连着肉滴一起长大的亲姐姐啊……”

  七茜儿叹息着进院,这位看到七茜儿便摘了脸上的帕子,一滴泪都没有的抬脸笑笑:“呀,老四家里过来了。”

  七茜儿嘴唇抖动,点点头往里走。

  这一院子人,足足二三十位都是家里的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