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华娱时代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6章(第4页)

只要知道《盲井》获得的奖比《英雄》牛批就行了。

粉丝自发宣传,再加上工作室在背后引导扶持,这件事很快就火出圈了。

各家媒体争相报道,从各个角度对剧本进行分析解读。

业内人士也不甘寂寞,大谈内地电影崛起。

回国次日,无数好友登门拜访。

除了单纯恭喜他的,也有不少是想过来打秋风的。

既然‘林轩工作室’开始做影视投资,这些事情肯定是无法避免的。

傍晚宾客离去,他收到的资料书堆积成山。

虽然大多数都是骗钱的垃圾,但他还是得一一看过。

只有保持通道开放,才能等到值得投资的作品。

…………

一周后,李杨回国。

《盲井》近期热度这么高,媒体自然蜂拥而至。

次日,李杨召开记者会,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

比如林轩的投资,电影的内涵,以及内地特供版的问题。

李杨表示,《盲井》不是“地下电影”,它是代表国内参加柏林电影节的。

至于两个版本的问题,资方并不知情。

内地公映版已经通过了广电审核,他送去参展的是导演剪辑版。

至于电影的隐射和内涵,他表示都是媒体的误解。

拍这部电影的目的,只是希望社会能多关心这些边缘群体。

这是李杨的真心话。

他的“盲”系列,全都聚焦社会特殊群体。

《盲井》中的底层矿工,《盲山》中的被拐妇女,《盲道》中的出狱乞丐。

哪怕这些电影注定无法取得高票房,他作为电影人也必须要拍。

然而媒体不关心这些事,他们更关心这部电影的海外收入。

关于这点,李杨并没有隐瞒,直接公之于众。

还很有求生欲的表示,他这是替国家赚外汇去了。

《盲井》海外版权全部售出,总价高达6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000万。

而这部电影的总投资,只有150万人民币。

整场发布会,媒体只记住了这几个数字。

等次日消息登报,圈内圈外彻底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