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3页)
他觉得,若继续在庆隆帝面前得脸,只怕汪仁就要忍耐不住,来对付他了。
谁都知道,这位九千岁,性子不佳。
谢元茂直到这时,才真的彻底清醒过来。
他开始乖乖地呆在他的翰林院里,做他的翰林编修。
很快,白驹过隙,春去秋来,眨眼的工夫,时间便飞逝了一大把。
细雪纷飞时,谢元茂的次女谢姝敏在园子里摔了一跤,磕掉了一颗牙。她这会才三岁,尚未到换牙的年纪,掉了短时间内可是没法重新长回来的。陈氏就抱了她寻谢元茂哭诉。
谢姝敏摔跤的那一日,恰巧谢姝宁也在。
谢元茂便问小女儿,那日是怎么摔的。
可谢姝敏磕磕绊绊地说不清楚话,半响才从漏风的齿缝间挤出几个词来:“姐姐……敏敏……疼……”
谢元茂就有些不悦起来。
谢姝敏已经三岁,待过了年就该是四岁。长女姝宁是四岁那年入的京,当时已是口齿伶俐,便连字都认识许多个,哪里同如今这个一样。他面上不说,可心里却觉得小女儿比长女笨了不是一星半点。
他习惯了长女的聪明早慧,如今甚是不耐小女儿的笨拙。
陈氏怎会看不出,遂悄悄在谢元茂看不见的地方拧了小女儿一把,疼得孩子“哇”一声大哭起来,很快就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模样极可怜。
“莫哭莫哭,爹爹过会便去训斥姐姐一番。”谢元茂见她哭,又心软下来。
不过谢姝敏的确是不聪明。
不论学什么东西,都比旁的孩子慢一些。
说话走路都晚,平日也不懂看眼色。谢元茂觉得是陈氏没有教好,多次起了心想要把孩子抱去给宋氏养,可方提一点,就被宋氏冷嘲热讽骂退了心思。这几年来,他倒觉得宋氏的脾气见长,面对他时,哪里还有什么贤惠可言,分明就是连敷衍也勉强。
妾生子,自然该让主母养。
可陈氏不愿意,宋氏也不愿意,他只好死了心。
然而他哪里知道,谢姝敏之所以会这样,根本就是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
怀孕时,陈氏被荔枝给折腾了那么一回,多少还是出了事的。
生产那日,陈氏倒是轻轻松松就将头胎给生了下来,可一看孩子,傻了眼,竟是个小猫似的闺女。
等到大些,又像是半个傻子。
陈氏委屈得紧。
三老太太嫌弃她不争气,如今更是连话也不愿意多说。这几年,三老太太没少被陈家人折腾,原本紧绷绷的面皮也似乎松垮了些,显出老态来。她平日强横,可唯独面向陈家人时,软弱得很。分明她才是那个不分年月日日供着他们的人,可是面对娘家人,她的背脊怎么也挺不起来。
若她知道,这三年里宋氏“喂”了多少银子给陈家人,让陈家人寻她晦气,只怕她立时便能吐出血来。
因了这些事,她分身乏术,又觉得身心俱疲,竟是安稳地呆在了寿安堂里。
好容易等她起了些性子,那厢长房老太太又来折腾她了。
谢姝宁这几年出落得愈加聪慧伶俐,在长房梅花坞颇得两位长者的脸面。长房老太爷更是,觉得她小小年纪,棋风沉稳,欢喜得不行,恨不得日日唤了她去说话才好。谢姝宁就时常趁着在梅花坞之际,同长房老太太说上几句闲话。
话不必多说,点到即止。
可那些话,就足够让长房老太太动了心思厌恶三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