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第4页)
见了面,纪鋆接了信先不看,只问陈庶:“陈先生刚从父王那来,不知父王是怎么说的?”
陈庶笑了笑,道:“老样子,只这回依我看,倒像是有些动摇了。”
纪鋆闻言就也跟着笑,一面取出信来看。
信上都是关键的话,并不长,只几眼便已看完。他将信纸缓缓折起,口中道:“皇上好兴致。”
“可不是……”陈庶垂眸。
纪鋆仰头看了看天色,望着天际的一抹橘色,微笑着让陈庶且去。
陈庶告退后,他便也收回视线转身离开,一路不停地回了房。
“世子。”
他方一入内,便有个着淡青色衫子的少妇笑着看了过来,轻声唤他。
纪鋆亦笑,大步走近,低头去看她怀中抱着的孩子。
靖王府的第三代,如今还只是个四个月的婴孩。
纪鋆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捏了捏孩子的小手,一边笑着问道:“宫里那位皇贵妃娘娘,你知道多少?”
抱着儿子的世子妃白盈闻言一怔,随即摇了摇头道:“娘娘出阁时,我年岁还小,又是差了辈的,并不相熟。”
同样出身延陵白家的世子妃,对自己那位多年前便嫁入京都的姑母,却是十分陌生。
第389章
白家
白家诗书传家,端的是讲究二字。
世子妃白盈的父亲,是如今的皇贵妃娘娘的嫡亲兄长。若论亲疏,她们必然是亲近的。但皇贵妃出阁时,她还只是个刚刚学会蹒跚走路的小丫头,话也只是堪堪能说两句罢了,平素姑母见了她顶多也就是搂着逗个趣而已。
京都距延陵甚远,皇贵妃出嫁后这么多年,也从未回来过一趟。早前肃方帝还是端王时,她是不便回来,而后成了皇贵妃,却是归不得了。姑娘家出了嫁,省亲向来便不是容易的事,对宫里头的女人来说,就更是如此。
皇贵妃多年未回白家,白盈长大后也就从未见过她的面。
她所知的那些事,皆出于家中长辈的口。里头真真假假不提,加上许多事一传十,十传百,以讹传讹,谁知道里头究竟变了多少,又到底能有几分对的上号。
白盈伸手给儿子掖了掖被角,一面轻声说:“世子怎地突然想起问这个?”
纪鋆垂眸微笑,道:“只是突然想起了太子。”
皇贵妃是太子生母,延陵白家也就成了太子的外家,身为靖王府世子妃的白盈,自然也就跟着成了太子殿下的表姐。但照着皇族这边来算,肃方帝是靖王的兄长,也就是纪鋆的伯父,而太子便成了纪鋆的堂弟。
好在不管怎么排,到底也没差了辈分去。
延陵白家的姑娘,不拘嫡庶,所嫁的皆是高门大户,勋贵之家。历代来,白家的男丁不兴旺,姑娘却生得不少,且个个才貌双全,娴静能干。这样的姑娘能娶进家门来,谁不乐意?
何况她们身后,是白家。
但近些年来,白家的举动微有怪异。不过真要往回推算,却似乎该从皇贵妃的父亲继任家主时开始。在他之前,白家奉行的一直是中立二字。不随意站队,往往是最安全的做法,无可厚非。但落到现今的家主白老爷子手里后,事情便变了。
最打眼的,应当是他做主将女儿送进京都,给端王做了侧妃。
白家的嫡女,便是给王爷做正妃也是够的,只占个侧妃名号,其实倒像是打了白家的脸面。皇贵妃昔年未嫁时,在延陵也是颇有才名的姑娘,想娶她的人家能将队伍从城门口一直排到白家正门口。
那样的情况下,断没有旁人挑剔白家的份,只有白家挑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