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章(第2页)

  八条花街打眼过,哪家没个有名有姓的恩客罩着?

  她从前向着李家,做这行生意的,恩客不好色,难巴结。

  李家连亲女儿都坑,黄家又缩着脑袋不愿意出头,她还能不要命了,去找官爷啊?

  家里有大官的江家就合适了。

  不好色就不好色吧,她们总有点别的用处吧?

  柳妈妈侧目看香姐儿,说:“你笨也有笨的好,我记得那丫头喜欢听你唱曲儿?”

  李家会把姑娘看严实了,也想把人哄好。

  而各院的人都会互相走动,香姐儿身份低微,又不够机敏,从前也认识五姑娘,正合适。

  香姐儿笨得实在:“可我们才去了江家啊……李家怎么会让我去?”

  柳妈妈哼一声:“回家说。”

  若要人信,就两头卖消息。

  给江家卖个大的,给李家就做做样子。

  李家不是爱听江家笑话吗。

  她现编就是。

  现如今江家赘婿的名声够难听了,多一句两句的又怎样?

  江府。

  江知与在堂屋,等了来宝回信。

  “李家油坊开始买盐了,一个小角落里,堆着一缸盐,十二文一斤。不让宣传,说就这么点,卖完就没了。”

  枫江百姓大量来到丰州县后,县内物价多有上涨。

  常价盐是十二文一斤,目前还没跌回去,日常采购是十五文一斤。

  这还是城外百姓都迁往农庄后,之前更有十八文一斤盐的时候。

  李家有族亲,老李头子嗣丰厚,真只有一点盐,他们不用卖。

  看来已经拿到盐引了。

  走不通常知县的路子,卖了个闺女,也要达成目的。

  他家卖盐,跟以前的江家没关系。

  现在不同了,江家做酱油、晒大酱,都要用大量的盐。

  江知与皱眉。

  他拿纸笔,写了封信,送往京都宅院,那是押镖歇脚的院子。

  派两个镖师骑马送,能赶上他父亲的脚程,在他回丰州县前,把消息送到。

  不管是从外地买,还是跟李家缓和关系,都得听听他父亲的意见。

  矛盾暂时没挪到台面,江知与瞒着家里两个书生,让他们安心备考,照常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