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章(第3页)

  谢星珩在镖局跟江知与分开,留老婆处理镖局琐事,他从前门出去,到堂哥的闻鹤书斋看看书。

  一提看书,江知与就来劲儿,想陪着去。

  “缺哪些就一并拿回家。”

  谢星珩边跑边拒绝:“不用了,我就看看!”

  有考试,就有真题。

  古代科举考试,刷到真题的概率高得很。

  四书五经就那么些字,来回反复的拆,乱七八糟的拼,东拉西扯的凑,考了几百年,也该考无可考了。

  人脑很神奇,他接收了原身的记忆,又不能完全在脑海里整理出数据库,某些生活上的细节,都是模糊的,看书背书方面,可能是大脑有了肌肉记忆,或者他现在的年龄,正值智力巅峰,背书比他预想中快,看什么都熟悉。

  融会贯通需要他用题海战术练出来,他还不能做到听见两个字,就背出一大串的原文。

  闻鹤书斋主业是方便家里大少爷科举,副业是卖书。

  所售书籍,以跟科举沾边的为主。

  往年科举的闱墨有,江老三在这方面不错,他是真心希望族里再出个官身。

  早年跟二房关系怎样另说,江致微考上童生后,各类资源就都砸了过来。

  到江致微考上秀才,更是不得了。很多只在京都流传的书,他都搞到手,给江致微送来了。

  书斋里还是伙计招顺看店,他见了谢星珩表情复杂得很。

  谁能想到,一个难民堆里爬出来的臭书生,能招婿到江家,成为江家哥婿?

  臭是字面意思,初见那回,谢星珩是真的臭。

  谢星珩见面三分笑,笑完就问:“有往年闱墨吗?”

  招顺给他拿了厚厚数十本。

  他跟谢星珩说:“这些都卖几年了,丰州书生人手一份,我估计全看完的人比较少,现在流行看主考官的文墨。”

  主考官不到考期,谁也不知道是谁。

  涵盖来说,是追求翰林院学士、大儒还有部分当红大臣的文墨。

  早年有背下闱墨应考的,被查出来,褫夺功名后,还要鞭五十,枷七日。

  科举就这么点东西,怕看得多了,动笔唯唯诺诺,索性不看了。

  招顺知道得多:“都不是正科举的年份看,学作文时,这是范本,做个格式参考。后边背书、作文,就不看。”

  心里有数,又不完全有数。

  格式参考……

  比学术裁缝差多了。

  谢星珩心里点评,且无所畏惧。大家不都是在缝缝补补的过。

  他还想薅一把大堂哥的羊毛,“你们应该有整理好的版本吧?”

  以江致微在江家的“希望之星”地位而言,整理多个版本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