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章(第5页)

  听风轩伺候的人少,江知与让来喜来宝守院门,新来的两个书童,在厢房里抄书。

  谢星珩要他们抄录精彩的破题,这是八股文的开篇,开篇亮眼,才好继续编。

  他对比过“年度大事”表,这也是江老三搞来的。哪些地方遭了灾,朝廷又怎样处理,属于时政类题目,同年里出题都会朝这个方向靠拢。

  给他的准备时间太短,只能试着押题,赌一把。

  早上对账,江知与没拿账本,坐书桌前,闭目养神的功夫,提笔就能写。

  这本事把谢星珩都给看愣了。

  江知与对数字敏感,也颇有天赋,自小算账就精,又快又准。

  打眼一瞧,哪里对哪里错,他心里明镜似的。

  接管枫江百姓前,他家有过两次布施。

  一次是百姓到城外,一次是百姓去农庄前。

  这两笔数目加起来将将一千两,江知与不列明细,在旁简要记录总额。

  农庄里的开支,需要细分。

  一是工钱,二是援助。

  以工赈灾是朝廷所支持的,通常也因人数众多,要顾全局,细水长流,所以工钱会压低,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更快的脱离困境。

  百姓服劳役时,依县里经济情况定,有些只包两餐,有些能拿十三到十五文一天。

  丰州是个富县,单看小县城里能有三家富商,十几家小商户就可见一斑。

  丰州给到的工钱是十五文一天。

  江知与给的工钱低于市价,是十文一天。

  但他提供的“岗位”多,五六岁的小孩儿都能挣两文钱一天。

  失去劳动力,连孩童都看顾不了的人,他亲自去看了,也给人找了活干,让他们“有价值”。

  比如坐灶前烧水,给人供茶,一天也有七文钱。

  再有实在动不了的,他也没辙。

  农庄是包吃包住,银钱他们都能攒下,各家花销极少。

  草鞋草帽还有粗布衣裳,都算赈灾物品。给工钱,让枫江百姓做,做完内部发放。不用花钱买。

  分发粮食到各家以后,肉菜蛋是有固定配置,不可能每天有蛋有肉,隔几天却能沾一点荤腥。

  目前是两天素,一天蛋,再两天素,一天肉,又两天素,一天鱼。这样子循环。

  夏天暑热,他们之中有许多身体到极限了,初安定,就接连病倒。

  这部分医药费,也是江知与出。

  药品是大头,单看谢星珩家里大哥大嫂,带孩子一块儿,就三个人,初期抓药都是以“两”计算银子。

  农庄接收一千多人,实际开销恐怖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