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0章(第4页)

  “他们都是好人啊!”

  “求求官爷明察!”

  ……

  见官就跪,遭灾过的百姓乌泱泱跪一地。

  他们话语朴素,一桩桩数下来,都是江家待他们怎么好。

  场面一度很是混乱,有官兵上前来抓谢星珩,他被一堆百姓挡在身后。

  中间隔着民众,大白天的,烈日昭昭,顶着赈灾名义过来的官兵,不敢强硬,几次推搡,丰州的百姓也跟着嚷嚷。

  不知是谁说了一句“钦差大人连一粒米都没有带来”,枫江百姓的心理防线都崩了。

  说好的,朝廷不会忘记任何一个子民,可救他们于水火的,不是朝廷,是丰州的百姓。

  他们刚刚安定,朝廷的人来了,来绑杀他们的恩人。来让他们无家可归,无衣可穿,无饭可吃。

  民变将起,沈观脸色难看。

  他的卫兵都不够用,手拿兵刃,不敢横刀相向。

  谢星珩从怀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小铜锣,用根木槌重力敲打。

  锣声响亮,在街道上荡出回音。

  谢星珩趁着这一瞬的安静,抢着话说:“这其中一定有什么误会,大家别激动,我们好好说。”

  书生里,最德高望重的退休院长朱老先生往前踏步。

  县学属于官学,他在县学当过院长,职位虽低,也算官场退下来的,对沈观执同辈礼。

  他问:“我朝律法,可有斩贪臣贼子于街头而不问审的先例?”

  没有。

  “我朝律法,可有罔顾百姓民意,毫无罪证,就将有功之人以罪论处,不给他们将功抵过的先例?”

  没有。

  “我朝律法,可有救百姓百人,封‘勇士’,救百姓千人,可得封赏,加官进爵的先例?”

  有。

  适用于边关战场,从敌军手里救下我朝百姓,可越级加封。

  后来有心术不正之人,故意把百姓送到危险地界,再去救援,弄得边关十镇九空,才被取缔。

  但这个事例正好说明,圣上对救助百姓的有功之人,是持赞赏态度的。

  谢星珩及时过来递台阶,免得沈观冲冠一怒,当街砍人。

  他说:“同为大启子民,我们守望相助,在县官的领导之下,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万众一心,帮着枫江百姓把日子过起来了。红榜贴着,账目明细有目共睹,全县监督,上官若有疑虑,随时可以查账。”

  他躬身作揖,再起身,指指周边的民众。

  “这些都是枫江百姓,若说鱼肉百姓,压榨百姓,他们最有话语权,他们在农庄过的什么日子,大人也可随便问。”

  最后:“江家的根子在丰州县,丰州百姓都知道,江家虽有几间铺面,却是靠着一家镖局养着,走镖时带些外地货回来,有些货品多,单开了铺子,比如脂粉铺子。有些货少,就合做一家卖,也就是我家最大的铺面,杂货铺子。江家是没有自家手艺的,又何来压榨百姓务工一说?开荒吗?还是盖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