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6章(第5页)

  无所谓,从他们手里掏出点东西不容易。江知与收了。

  府上动工这些日子,谢星珩在家看书。

  他没名师指导,但他在丰州名声远扬。

  重情重义的君子,没几个人讨厌。他在书生里,赞誉很高。

  府上事务,他不插手了。

  因住镖局,离大哥大嫂也近,他出去找人请教问题时,都会顺路去把小豆子抱着一起。

  ——启蒙要趁早。

  非正式启蒙,也能混个脸熟。

  往后开蒙,好请夫子。

  他目的没藏着,朱老先生见了,笑他几声,也问小豆子些问题。

  很尴尬的是,谢星珩还没有教小豆子认字。

  小豆子之前口齿都不清楚,当了夸夸机,词汇量才飙升。

  给他取大名“谢川”之后,谢星珩在纸上写了名字,孩子小,就会写“川”,每天拿木棍划拉,勉强能看。

  朱老先生已经退休了,在家含饴弄孙。

  两家离得稍远,小孩自己过来不方便,他愿意带一带,给小豆子做个启蒙先生,就看家里是谁送孩子上下学。

  这事儿回家一说,许多人抢着送。

  都是临街的热心人,谢星珩暂时婉拒了好意。

  他最近能一起带着,等他没空了,他大哥的腿就好了。

  谢根开心得紧,他知道朱老先生,县里很多人在说。

  那天在江府门口,三连问,问得钦差大人哑口无言的朱老先生!厉害着呢!

  陈冬也高兴,他从前帮谢星珩备过束脩,这回熟门熟路,割多少肉,带多少礼,心里门清。

  谢星珩没帮忙,给大哥大嫂完整的体验。

  他们的儿子能读书,在农家是大喜事。

  再回镖局,跟老婆还有岳父一块儿吃晚饭,他又说了一回,乐呵呵的。

  宋明晖含笑点头:“是好事,朱老先生在县内素有德名,孩子给他教养错不了。我也给他一份入学礼。”

  孩子小小的,入学礼不铺张。

  启蒙书籍,笔墨纸砚,这就够了。

  江知与说再添个小书袋,再做身小书生袍服,戴上小方巾,往后就是小小书生郎了。

  谢星珩知道现代的孩子会很排斥上学,古代的孩子不清楚。

  夜里睡觉,跟江知与聊了会儿小时候上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