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章(第3页)

  的确时髦。

  看他很开心,神色不见紧张了,江知与又说:“你若喜欢被采访,我也能给你叫些人来。”

  如果这是在现代,或者现在并非科举考试,谢星珩会欣然答应。

  采访就采访,他不带怕的。

  可惜没有如果。

  他也是个要脸的人。

  出来的时辰还好说,贡院是攒一批人,开一次门,不存在绝对的第一个冲出考场。

  他就怕他采访出名了,结果考试落榜,这多丢脸。

  人扭捏,但分明是想要。

  江知与哄他说:“我们采访简单点的,问你想什么,出来最想见谁,这样行不行?”

  又给他点菜,又来甜他的心。

  谢星珩凑过去,侧过脸,用指尖在上点了点。

  “过来盖个章。”

  他考试,他最大。

  江知与亲了左边亲右边,临了送他出门,又被他咬唇亲了会儿。

  谢星珩心情很好,他说:“不用那么麻烦,来都来了,就给他们一点家乡土特产的震撼。你到时请人问我,家乡是哪里,现居何地,我对我的家乡和现居地各有什么看法,家乡土特产是什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

  全国学子面前,打个活广告。

  故乡枫江急需建设,新家丰州富饶,正好推推江家的豆油、豆肥。

  酱油各地都有,不能拿来做主要推广。

  肥料在古代相对稀缺,目前只有堆肥,还多数是粪肥。

  他决心搞农商,头回遇见这么大的舞台,是时候表演了。

  谢星珩拉开门,拎上考篮,跟江知与说:“晚上吃鱼,我想吃鱼。”

  江知与就当他是正经点菜,也一本正经的回话。

  “好,给你准备全鱼宴。”

  谢星珩笑吟吟,跨步出院子,跟巷子里零零散散的考生混入夜色。

  贡院亮起一串大而高的红灯笼,这些灯笼给远处的学子指路,也作为排队区域的标识。

  考生们分三个门点名,灯笼上有写府县。

  到点名的时候,还有专属的长灯牌亮起,做县名标识,提醒考生注意。

  谢星珩个头高,眼睛好,找路顺利。

  他先看见了江致微,又在江致微身边看见了好些熟人。

  比如枫江的三位书生,都对他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