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章(第5页)

  烤个鸭子,还有这种巧思,江知与很是开心。

  他叫了来喜,去唐虎的铁匠铺子送个口信。

  考试到了下午才放头牌,谢星珩考得顺利,出来时精神极好,看不出丝毫被考题折磨的痕迹。

  贡院要攒人开门,他过来,沉默里把等待的人看一看,发现大堂哥在,眼角眉梢压不住笑,脸色却有几分苍白,看着就是题目都会,但答题费神了。

  今早上来找他们的两个外省书生也在,他们见了谢星珩十分惊喜,点头致意。

  排队出来,他们几个落后众人,走在尾部跟着。

  两个书生自我介绍,一个是上陵府禹南县人,叫商柏,字行俭。另一个是恒庆府静江县人,叫王策,字信贤。

  谢星珩跟江致微都没表字,介绍时难得尴尬。

  商柏的家乡禹南县,今年是遭了火灾。

  成片的桑树都给尽数烧毁,他们那里纺织业发达,不过当地的桑农日子不好过,蚕丝所出比农田高,粮价略抬一点,就两相持平。

  这回是连日的雷雨,劈着了林子。

  商柏说:“我听附近百姓说,原本桑树是有间距的,这些年实在过不下去日子,很多人都卖田买地,转而成了地主帮工。地主家要多产蚕丝,就在大树旁边种小树,林子生生密了一倍。那么大的雨,都没浇熄,后边还连着一座山……还好山小,不然我们这个县城都要烧完了。”

  他们家乡盛产丝绸,普通百姓用不着。

  谢星珩不这样认为,丝绸是硬通货,甚至有增值空间,还能当做货币使用。

  普通百姓用不着,但能低价购入,他们自然会心动。家里办个喜事,不论是年轻人成亲,还是老人过寿,一辈子就这一回,奢侈一下怎么了?

  贵价的时候感到不值当,价钱合适时,他们就会考虑。

  不过他认为丝绸不可能便宜,这跟咸鸭蛋不同。

  丝绸只会因为这次的灾祸,变得稀缺,物价猛涨。

  谢星珩问他:“你认识多少丝绸商人?能做主吗?我给你出个主意,家乡灾后重建,现在下定金,丝绸比常价低两到三成。先拿定金,后出货。这是考验你们禹南县信誉的时候,其他商人肯定不敢多定,可积少成多,今天说一说,转天京城就能传遍。这是商户自家的生意,朝廷不会插手物价,商人要交商税的,这笔钱数目大了,可以盘活当地经济。养蚕纺丝再织布,也能用上许多熟练工。他们厂子也得重修,可以请多少工人?百姓的安顿问题也能解决一批。”

  空手套白狼。先拿钱,把眼前的难关过了,再交货。

  等着朝廷赈灾,当地再慢慢种植桑养蚕,休养生息得好几年。

  有了钱,他们可以种下桑树以后,从外地买原料,先把当下日子过好。

  商柏皱了下眉,他认为可行,可是下降两三成的价格,他不能盲说大话,今天暂不说禹南的丝绸,他要找人商量一下。

  还有得等,不行就到出成绩那天说。

  谢星珩点头:“你还能问问,接不接普通百姓一两匹丝绸的生意。省去中间商挣差价,吸引来的人只多不少。”

  商柏作揖:“多谢。”

  王策摸摸鼻子:“我们静江县跟你老家一样,也是水患,不过我们这里的水,是上游奔下来的。平常是水田多。”

  种稻子,盛产大米。

  粮食普通,但粮食不可缺。

  北地多以面食为主,大米都是外省购入。